1.继续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制定校长职级制实施办法。加大学校行政领导人员聘任制推行力度,进一步扩大学校在副校长聘任中的参与权和选择权,自主设置内设机构,自主择优选聘中层管理人员。跨校(集团)竞聘、交流支教等逐步实现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到2025年,交流人数达到参改人数的8%。充分利用盘锦市县管校聘教师服务平台,采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手段,实现工作流程信息化,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管理。
1.重点内容
继续深化、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将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的不足由数量的"削峰填谷"向质量的相对均衡过渡,逐步实现流动人员由"数量"向"质量"迈进。
2.重点任务
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管理。将县管校聘的全部工作流程用信息化的方式管理,实现对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科学、规范、高效的现代化管理。
3.预期目标
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市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建设优质均衡。
2.发挥学校在教师招聘和职称评审过程中的自主权。充分尊重和发挥学校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具备条件的学校,由其自主按规定组织公开招聘,并按要求备案。学校依据核定的编制、岗位数量及岗位结构比例和教育教学需要,提出教师招聘需求和岗位条件,并全程参与面试、考察和拟聘人员确定;按照核定的岗位设置方案,中初级职称和岗位由具备条件的学校依据标准自主评聘,高级职称和岗位按照管理权限由学校推荐或聘用,并依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实际业绩,推动教师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完善岗位晋升激励,切实落实教师岗位职责,把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
3.加大力度有效补充农村教师队伍。让优秀的师范类本科以上毕业生补充到农村教师队伍,实行岗位到校的定向招聘,有效改善师资队伍的不足。定向招录到边远地区、薄弱学校的教师,原则上五年内不得交流、调动。城区新入职教师应优先安排到农村学校服务。到2025年,通过采用不同形式招聘新教师,使农村教师平均年龄达到40周岁以下。
4.大力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打破岗位资源校际壁垒,在调整分配学校专业技术岗位时,要向偏远和薄弱地区学校倾斜,适当增加不少于2个百分点的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量。同时,在全地区教职工岗位总量内,预留不低于10%的中、高级岗位实行集中调控和管理,优先满足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的职务评聘。
5.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更加注重评价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实际成效,并作为对学校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对校长教师实施考核表彰的重要依据,引导和促进学校持续改进提高办学水平。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学校在考核的基础上自主分配,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
6.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培训。科学规划干部、教师队伍培训工作,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以名校长、名师团队为依托,继续实施"送教下乡""名师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和乡村导师团队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师干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全面提升干部教师队伍的施教能力与水平。到2025年,培养市级及以上名校长15名、骨干校长50名,培养市级及以上学科教学名师50名、学科带头人150名、骨干教师1500名、优秀班主任500名。
7.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严格按照师生比例配齐配足思政课教师。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专项规划,建设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组织思政课教师考察调研,开展理论和教学研修,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理论功底、专业素养。健全思政课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实施"送教下乡""名师引领"工程,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施教能力与水平。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设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要把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重要来源,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对立场坚定、学养深厚、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思政课教师优秀代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专栏8 体、音、美、劳、思政和卫生保健教师队伍提升专项行动
1.重点内容
加强体、音、美、劳、思政和卫生保健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定向招聘等方式按照标准配齐配强学科教师,用三年时间实现校校有体、音、美、劳、思政和卫生保健课名师。
2.重点任务
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完善学校体育发展体制机制,强化体教结合,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加强和改进音乐教育教学和美育工作,加快形成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美育机制,提高学生审美水平与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落实相关课程,组织好校内校外劳动,进一步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强化学校卫生保健工作。
3.预期目标
到2025年,基本实现城市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建设优质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