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很少谈论爱情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你那句也不是佛说的,八成是以讹传讹。
佛说"诸行无常",如果"前生500次回眸!换的今生一次擦肩而过。"是对的,那么不是"诸行有常"了?
佛的话都是对机教育让人开悟、觉悟,比如爱情,如果通过爱情觉悟,佛肯定高兴。如果只是陷入儿女情长之中、生离死别之中,佛也只好摇头了。
如果为了爱情而自杀、他杀,佛只好分身到地狱去教育他们了。
唉,可怜的佛啊,你的 很多话 只是随顺世间的假说,可我们凡人总认为你在说什么真理。前生500次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不要轻易的说爱,许下的承诺欠下的债。一、石头问:我究竟该找个我爱的人做我的妻子呢?还是该找个爱我的人做我的妻子呢? 佛笑了笑: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你自己的心底。这些年来,能让你爱得死去活来,能让你感觉得到生活充实,能让你挺起胸不断往前走,是你爱的人呢?还是爱你的人呢? 石头也笑了:可是朋友们都劝我找个爱我的女孩做我的妻子? 佛说:真是那样的话,你的一生就将从此注定碌碌无为!你是习惯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不断去完善自己的。你不再去追逐一个自己爱的人,你自我完善的脚步也就停滞下来了。 石头抢过了佛的话:那我要是追到了我爱的人呢?会不会就…… 佛说:因为她是你最爱的人,让她活得幸福和快乐被你视作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所以,你还会为了她生活得更加幸福和快乐而不断努力。幸福和快乐是没有极限的,所以你的努力也将没有极限,绝不会停止。 石头说:那我活的岂不是很辛苦? 佛说:这么多年了,你觉得自己辛苦吗? 石头摇了摇头,又笑了。 二、石头问:既然这样,那么是不是要善待一下爱我的人呢? 佛摇了摇头,说:你需要你爱的人善待你吗? 石头苦笑了一下:我想我不需要。 佛说:说说你的原因。 石头说:我对爱情的要求较为苛求,那就是我不需要这里面夹杂着同情夹杂着怜悯,我要求她是发自内心的爱我,同情怜悯宽容和忍让虽然也是一种爱,尽管也会给人带来某种意义上的幸福,但它却是我深恶痛绝的,如果她对我的爱夹杂着这些,那么我宁愿她不要理睬我,又或者直接拒绝我,在我还来得及退出来的时候,因为感情是只能越陷越深的,绝望远比希望来的实在一些,因为绝望的痛是一刹那的,而希望的痛则是无限期的。 佛笑了:很好,你已经说出了答案! 三、石头问:为什么我以前爱着一个女孩时,她在我眼中是最美丽的?而现在我爱着一个女孩,我却常常会发现长得比她漂亮的女孩呢? 佛问:你敢肯定你是真的那么爱她,在这世界上你是爱她最深的人吗? 石头毫不犹豫地说:那当然! 佛说:恭喜。你对她的爱是成熟、理智、真诚而深切的。 石头有些惊讶:哦? 佛又继续说:她不是这世界最美的,甚至在你那么爱她的时候,你都清楚地知道这个事实。但你还是那么的爱着她,因为你爱的不只是她的青春靓丽,要知道韶华易逝,红颜易老,但你对她的爱恋已经超越了这些表面的东西,也就超越了岁月。你爱的是她整个的人,主要是她的独一无二的内心。 石头忍不住说:是的,我的确很爱她的清纯善良,疼惜她的孩子气。 佛笑了笑:时间的任何考验对你的爱恋来说算不得什么。 四、石头问:为什么后来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反倒没有了以前的那些激情,更多的是一种相互依赖? 佛说:那是因为你的心里已经潜移默化中将爱情转变为了亲情…… 石头摸了摸脑袋:亲情? 佛继续说:当爱情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为亲情的,你会逐渐将她看作你生命中的一部分,这样你就会多了一些宽容和谅解,也只有亲情才是你从诞生伊始上天就安排好的,也是你别无选择的,所以你后来做的,只能是去适应你的亲情,无论你出生多么高贵,你都要不讲任何条件的接受他们,并且对他们负责、对他们好…… 石头想了想,点头说道:亲情的确是这样的。 佛笑了笑:爱是因为相互欣赏而开始的,因为心动而相恋,因为互相离不开而结婚,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宽容、谅解、习惯和适应才会携手一生的。 石头沉默了:原来爱情也是一种宿命。 五、石头问:大学的时候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女孩,那个时候我很爱她,只是她那个时候并不爱我;可是现在她又爱上了我,而我现在又似乎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感觉,或者说我似乎已经不爱她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佛问:你能做到让自己从今以后不再想起她吗? 石头沉思了一会:我想我不能,因为这么多年来我总是有意无意中想起她,又或者同学聚会时谈起她的消息,我都有着超出寻常的关注;接到她的来信或者电话的时候我的心都是莫名的激动和紧张;这么多年来单身的原因也是因为一直以来都没有忘记她,又或者我在以她的标准来寻觅着我将来的女朋友;可是我现在又的确不再喜欢她了。 佛发出了长长的叹息:现在的你跟以前的你尽管外表没有什么变化,然而你的心却走过了一个长长的旅程,又或者说你为自己的爱情打上了一个现实和理智的心结。你不喜欢她也只是源于你的这个心结,心结是需要自己来化解的,要知道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人总要有所取舍的,至于怎么取舍还是要你自己来决定,谁也帮不了你。 石头没有再说话,只是将目光静静的望向远方,原来佛也不是万能的…… 六、石头问: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像我这样的一个人这样辛苦地去爱一个人。是否值得呢? 佛说:你自己认为呢? 石头想了想,无言以对。佛也沉默了一阵,终于他又开了口:路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就不能怨天尤人,你只能无怨无悔。石头长叹了一口气,石头知道他懂了,他用坚定的目光看了佛一眼,没有再说话。娑婆众生,情爱不重,不生娑婆。佛曰:不可说,不可说。金刚心有云:五百年中,为人一次!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啊!不是有缘,不会相遇,亲是缘冤也是缘!问世间情为何物,佛曰:废物也
那是问佛的一个日志 我QQ850 838 709 空间有 最后是 佛曰众生难度 记住 凡所有相皆是妄虚 爱有两种关爱和贪爱 先说贪爱
缘觉观十二因缘者。一无明。谓烦恼障烦恼道。二行。业障业道。此二支属过去。三识。托胎一分气息。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质。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六触。此出胎。七受。领纳前境好恶等事。从识至受。名现在五果。八爱。爱男女金银等事。九取。是见一切境界生取著心。此二未来因。皆属烦恼。如过去无明。十有。业已成就。是未来因属业道。如过去行。十一生。未来受生事。十二老死。此即是四谛。所以重开者。以缘觉之人。先观集谛。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
爱是贪爱,六根既然领受六尘,对于所接之境,妄生思量分别,对于称意的就欢喜,便生贪爱之心,不称意的就生烦恼厌恶之心。这个贪爱和厌恶之心,它是众生六道轮回的生死根源,发心学佛修行,就是要修这个妄想心。《金刚经》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用金刚般若妙智来回光返照降伏妄想。要令它对境不生爱染之心,不起分别之念,心如枯木寒灰,意似寒潭死水,一念不生,万虑俱寂,这就是‘一刀斩断烦恼因,双脚踢开业障苦’。记得古德说:‘铁牛哪怕狮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鸟,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这里最为吃紧的是无心二字,就是六根对六尘不生贪爱之心,一心念佛或照顾话头,就能降伏其心。日久月深,功夫自然成熟。古人赞无尽意菩萨说:‘世界无边尘扰扰,众生无数业茫茫,爱河无底浪滔滔,是故我名无尽意。’说明爱的作用很大,爱有喜、怒、哀、乐、爱、恶、欲的七种情念。一、喜,成就我所爱的,心中就欢喜。二、怒,夺了我所爱的,心中就要发怒。三、哀,失去我爱的,心中就生悲哀。四、乐,得到我所爱的,心中就生快乐。五、爱,一切环境,对我有利的,心中就生起贪爱,贪得无厌的妄念。六、恶,违背我所爱的,心中就生厌恶。七、欲,顺从我所爱的,心中就生贪欲。依此看来,爱的确是生死的根本,烦恼的首恶。古人说:‘踏断脚下红丝线,跳出红莲大火坑’。什么是脚下红丝线?就是这个爱字。
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而分别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另据大智度论卷四十、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五等载,慈悲有三种:(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之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梵maha^ -maitri^-maha^-karun!a^ )、大慈悲。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三种缘慈,或三慈。〔菩萨地持经卷七、十地经论卷二、佛地经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十七、卷八十二、十住毗婆沙论卷一、顺正理论卷七十八、往生论注卷下〕皆是妄虚万恶淫为首,发愿断我无始劫的淫根忏无始劫的淫根一段永段。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若不断淫还要轮回受苦啊藏传佛教的有诗:
不舍不弃未曾听过佛家有什么爱情语录,佛陀一生所说的语录都是为破除众生的虚妄心而宣说的,而爱情的本质就就是一种虚妄的纠缠和淫欲心的动荡,恕我孤陋寡闻据我所知佛陀说第一个要破的就这个淫欲心因为这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像《楞严经》与《入胎经》就是佛陀的俩个堂弟因情欲所捆所以佛陀特为大众所宣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