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之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寻味的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顾——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预,不必留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份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著。"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澹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份飘潇,当得起一"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这份秋之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澈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是澹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之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的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罗兰,原名靳佩芬,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师范部毕业。1948年去台湾,1959年至1991年,在台湾"警广"主持音乐及教育节目,长达32年。出版作品除《罗兰小语》外,还包括散文、小说、游记、诗歌、诗论等。2003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1988 年深圳海天出版社首次向中国内地读者推介台湾作家罗兰和她的作品,其后陆续出版了《罗兰小语》、《罗兰散文》以及部分书信体文集和论文集,获得极大反响,在中国内地迅即形成"罗兰热"。其中《罗兰小语》曾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年热衷的"励志书"。《罗兰小语》、《罗兰信箱》等作品,是她在广播电台做主持人向广大青少年进行教诲、或交流心得体会谈心式的作品。由于它充满关爱,充满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和概括,因而不仅广受台湾青少年的喜爱,而且经过岁月沉淀之后,又在大陆青少年中掀起一股热潮。由于出生于中国传统的书香世家。她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含蓄、隽永;洋溢着中国式的哲思,睿智、通达;体现着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深层思考,深刻、清醒。
罗兰一生崇尚淡泊,不追求功名利益。从她的《秋颂》一文中可以清楚的读出她对洒脱的秋的热爱,以及人生观。
我觉得如果一旦爱上一个人的话,自己会爱对方更多,会比对方伤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