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动力管道改造的空中廊桥,来到洋溢着上世纪工业化气息的广场看一出时装展览,在煤池改建的场地里参加一次沙滩派对,逛一逛老仓库里贩卖记忆的怀旧市集,最后坐在老厂房改造的咖啡馆里回味这一段短暂的旅程……
老厂房、老设备、旧产品、旧车间,这些曾承续工业文明、书写现代化进程的工业遗产,承载着行业和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如今,在保护好这些工业遗产的前提下,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大批老物件儿又重新"活"了过来。
"早就听说这里有个火车头广场,是个既有鲜明工业特色又散发着时尚气息的好地方,但一直没抽出时间过来。今天特地约了几个朋友来看看老蒸汽机车车头、曾经的火车专运线,顺便拍几张美照,感觉挺好的。"在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内,刚拍完照的王女士笑着对记者说。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751D·PARK,在国家工业遗产——国营751厂基础上改建而来。在这里,曾经的北京市首个螺旋式湿式煤气储罐(现名79罐)经过特殊处理保留了铁锈的颜色,摇身一变成为了工业风浓重的发布会场;
脱硫塔改成了时尚回廊、动力管廊改为廊桥—空中步道、裂解炉及附属工艺区域改为动力广场……如今,751D·PARK已成为不少游客参观、游玩的好去处。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业文化遗产研究所副所长周岚向本报记者介绍,类似国营751厂这样的地方在全国还有很多。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对全国工业遗产开展了摸底调查,对改革开放前建成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工业遗产项目进行了梳理。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尚存工业遗产近千处,主要形成于几个重要阶段,一是古代手工业时期,二是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民族工业时期,三是新中国成立后至60年代,四是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
从分布时期看,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工业遗产占比约2/3;从行业领域看,原材料领域工业遗产占比超过1/3,装备制造、消费品领域工业遗产占比均超过1/5。
如此多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成为一大难题。工信部产业政策司有关负责人指出,由于我国工业遗产项目时间跨度大,数量繁多,保存现状复杂,随着工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老厂矿停产搬迁,一批重要工业遗产面临灭失风险。此外在利用过程中,因对工业遗产核心价值把握不准,使工业遗产面临二次破坏的风险。
面对工业遗产保护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工信部近日出台《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和保护利用。工信部指出,开展工业遗产保护有较强的公益属性,同时工业遗产又有较高的经济社会价值,促进工业遗产合理利用既是国际通行的准则也是实现工业遗产更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关注我,买厂房,少费心!
买厂房找鼎超,鼎超智造园,为中小微企业安个好家,助入园企业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