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都挺好》里,老婆去世后,苏大强就盘踞在儿子家里,而且衣食住行都得按照他的需求来。
在苏州无聊了,还要美国的儿子把他接过去,不为别的,就是要在老同事面前有面子。
我一个朋友说,有段时间他失业了,父亲生怕别人指指点点,命令他每天依旧按上下班的点早出晚归。
如果看着朋友们的儿女都回来了,而自己的孩子却没回来,就会生气,觉得自己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
我们最难拒绝的,通常是两个人:一个是母亲,另一个是孩子。
尤其有些父母,平时体弱多病靠药物强撑着,最大的愿望就是春节团圆。
半个月前因为止痛药吃完了,身体彻夜疼痛,看着被病魔折磨的他,我恨不得飞奔回去照顾。
过去一直没有力量表达自己的我们,往往会害怕"童年阴影"重新上演。
而现在"我这么多年白养你了,再不回来,就别认我做父母了"。
无论是无心之说,还是无助地控诉,都可能勾起你内在那份"被抛弃感"。
当然,更害怕的是,父母万一真因为这事有个三长两短,那自己就成"千古罪人"了。
知乎上,有个男孩说:"我从小就顺从惯了,小时候听话就有糖吃,不听话就吃巴掌。我哪敢挑战他们呀,成本太大了,所以他们让我回去我就回,感染就再说"。
而对于我来说,拒绝那个生命已经十分孱弱的父亲,同样也是非常艰难的事。
自从"就地过年"的号召发起,网友们就在头脑风暴:这年到底咋过?
爷爷惦记孙子,他的观念里:"中国人,不管在哪儿都得过年。"
爷爷先是准备拿望远镜去看,一番折腾,好不容易架好装备,还没高兴一秒,装备就垮了一地。
他不甘心,又做了一个写着福字的风筝,想放到太空去给孙子。
眼看马上7点了,和亲朋一起吃年夜饭的他有些心不在焉。
放完烟花,爷爷眼中有泪:"折腾你们一天了,算是把心事了了。"
虽然亲人不在身边,但是有周围人的支持,爷爷的年,也是温暖的。
而很多父母,他们之所以说出胁迫儿女的话,命令儿女必须回去,也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害怕被抛弃。
假若他们能以另一种形式,体验到温暖和热闹,孤独也会减半,恐惧也会在暖暖的人情味中冲散。
夫妻俩从前逢年过节都是在旅行中度过,今年不能远行,老两口就约了老年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去饭店吃年夜饭。
这样的父母,往往都有良好的社交关系,兴趣爱好广泛,心理弹性也很强。
他们不需要把全部的幸福寄托在儿女身上,自己内在丰盈,到哪里都能把日子过得很漂亮。
很多孩子不回家会感到内疚,觉得离开自己的父母很孤独。
其实大可以对父母多点信心,离开孩子,他们也一样可以自己过好年。
了解了父母的恐惧之后,我们就可以试着不再回应那个恐惧。
当父母感受到自己不会被抛弃,他们或许就不会孩子似的不依不饶了。
这个过程,不是单纯地给钱就能做到,而是需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精神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