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新学期开始,青岛市民王先生还是像往年一样,给在市南区某小学读五年级的女儿买齐了各科的辅导书,让孩子带到学校。结果孩子放学回来告诉他,老师说这学期不再买辅导书,只要把课堂的知识掌握就可以了。这让王先生喜出望外,本来就不赞成孩子做那么多练习题,以前是老师要求孩子买这样那样的练习题,家庭作业也往往就是写课外辅导书上的练习题,所以非买不可。"其实真没什么必要,"王先生一直这样认为,"小学阶段只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就足够了,孩子做那么多习题也不见得对学习有多大的帮助,况且很多习题都是重复的。现在好了,孩子有更多时间可以自由地玩了。"
减少课外习题量,其实仅仅是青岛市中小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细微方面。回顾女儿入学5年多来学校的一系列举措,王先生感叹:"确实从中看到了市政府在推行素质教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果。"无论是推迟早晨上学时间、取消下午的自习课,还是免除杂费、增加体育、音乐、美术课程……所有的举措都是让孩子们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培养孩子更多元化的兴趣,让孩子在更加宽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关注民生,教育是很重要的内容。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教育是基础的基础。2007年,青岛市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向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转变。市、区(市)两级财政共投入亿元,惠及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万学生。青岛市还将保障家庭贫困学生等困难群体的就学权利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标准,建立完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07年各级财政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金达亿元,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3000多万元首批加强了五所初中学校的建设。
免费的义务教育当然不代表忽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相反,在免费的基础上,义务教育更加倾向于素质教育。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徐剑波近日在谈到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素质教育改革方案时说:"此次改革最根本的理念就是把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放到了第一位。要让孩子有说的自由、有想的自由、有做的自由,要把时间还给孩子。"
而对于家长们关心的将来的升学问题,在今年的教育改革中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山东省此次进行的中考改革,将取消传统意义上的"一考定前途"的中考。
从2008年入学的初中新生开始实施中考新政,届时将结合综合素质评价,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取代传统的中考。此次中考改革,主要体现了两方面的转变,一是将一次性中考成绩作为录取考生的依据转为注重对初中生三年成绩的评价:二是以中考学业成绩考核为主转为对考生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考核。而这一改革与青岛市近年来推行的中考改革方向是一致的。早在2004年,作为全国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青岛市就进行了中考改革,将初三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为学业水平考试,同时还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纳入高中新生的选拔体系中,改革以往单纯以分数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现状。例如,在2中、9中、58中试点自主招生:高中录取试行差额录取,给那些平时各方面表现优秀、中考发挥欠佳的考生额外的录取机会;2007年又推出指标生政策,将2中、9中、58中三所高中30%的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青岛各初中等,这一系列改革都走在全省前头。
从2008年起,山东省各地要将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或省级规范化高中招生指标的半数以上分配到高中服务区内各初中学校;从2010年起,各地指标生分配比例不少于招生总数的60%: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录取新生,普通高中可以以学业考试成绩为主,将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作为重要参考录取新生,也可以将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作为高中录取新生的限定条件,以学业考试成绩为主、将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的地方,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在招生录取时的权重不低于20%:要严格规定学生发展标志性成果的种类,对可能加重学生负担和大量占用学生校外活动时间的项目(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结果等),不作为标志性成果和认定特长生的依据,不与升学挂钩。
中考新政的推行,使我们看到,在推行9年义务教育的同时,素质教育被真正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人才评定的标准势必由原来的高分论转向对学生潜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