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坑种翡翠,俗称"老坑玻璃种",通常具玻璃光泽,其质地细腻纯净无瑕疵,颜色为纯正、明亮、浓郁、均匀的翠绿色:老坑种翡翠以纤维交织的变晶结构为主,硬主晶粒很细,因此,凭肉眼极难见到"翠性";老坑种翡翠在光照射下呈半透明或透明状,是翡翠中的上品或极品。
颜色:首先,老坑种翡翠的色具有一定的浓度,是深色,但深而不暗,色泽鲜艳、纯正的绿色,即颜色不偏灰,均匀度好。
质地:老坑种翡翠的质地比较细腻,透明度也比较好,即玻璃质地。当然,即使是老坑种,其质量相对也有高低之分,有的透明度高一些,有的透明度稍差些,所以价值也有差别,但无论如何是比较吸引人的翡翠品种,
形成时间:新、老坑是否代表了翡翠的形成时间?又如何判定坑的新、老呢?实际上,行家们都是按发现、开采翡翠的先后年份来分的,按照地质学观点看,它们在地下形成的地质时代是相同的。
老坑新坑现在是被用乱了,好像只要是翡翠都说是老坑,而一些砖头料则被称作是新坑。所以只要听到是老坑就是好,新坑就是差!
老坑、新坑只是对一些矿场的开掘时间定义。并非对翡翠好坏的定义。近些年来也有很多用老坑新坑来泛指翡翠的好坏,然而消费者并不明白什么是老坑,什么是新坑,所以很多商家会把不好的砖头料说是新坑误导消费者。
很多人会告诉你,这个翡翠种很老,是老坑翡翠,是极品。那个翡翠种新,新坑翡翠。可是,谁特么能分得清楚种到底怎么才算老,怎么才算新?
事实上老坑也出种不老的翡翠。新坑也出种老的翡翠。不可一概论。
"种"指的是翡翠的质地是否细腻,结构紧密的程度(和通透性完全没有关系)。有的人会说质地越细腻结构越紧,就是种越老。这种说法现在已经成为行业通用。
然而,这里也有悖论,质地越细腻结构越紧的翡翠就是老坑(开掘时间定义)吗?
这个误区就是由于有人钻了空子,把很多B+C的翡翠偷换概念,叫成新坑翡翠来卖导致的。
业内称的新坑,就是那些翡翠矿脉形成时间较晚一些的,露天形成时间也不够,所以大多质地粗松,水头短少,大多数"新坑"翡翠矿石是从几十米深的坑井里掏出来的!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被行内人士称作"83坑"的翡翠矿脉。
那你能说新坑就是B+C吗?估计现在也没有人会说自己的是新坑翡翠,还是B+C惹的祸。
这种误区其实就是前面三个误区的综合了,我是老坑,我就是真的,就是种好,就是贵!所以,只要是翡翠,基本都叫老坑了!
按着地质学观点看,翡翠在地下形成的地质时代是相同的。河流沉积的次生矿床是第四纪时期河流搬运至河床沉积而成,可以说时间上是更后形成的矿床。
原生矿床实际上有各种质量不等的矿石,经过水流的搬运,沉积成次生矿床,一些质量差的,如有裂隙的,粗粒的,结构松散的,不纯的翡翠就会得到自然的分选,淘汰。
最后保留于河床中的,主要是些质地较紧密,结构较细粒的翡翠。所以就有这样的结论,早期挖的翡翠在表面,河床上,质地比较好。越往下挖,发育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