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走访乌衣巷,它成了贫民区,道窄过不去车。往日王、谢两大家族,堂前的一对燕子,究竟飞过谁家?秋天夜深时,楼外天空中银河自东南至西北横斜于天,北斗星星柄指北,看上去下垂若挂。
11. 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寒水、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12. 李香君,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名妓,又是一个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的角儿。
19. 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可都画不出内心的伤感。
26. 我看过秦淮河的夜色,在静夜的灯火里,能感受到流淌的古筝和琵琶韵律。
32.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34. 秦淮河上潮水平稳。白霜结下,船桅杆的影子落在寒沙上。卖唱的歌女躲在船的缝隙中,仍然在唱小曲《后庭花》。
36.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40. 六朝皇城一朝比一朝豪华,陈后主的结绮临春最豪奢。
41.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
42. 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
47.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4.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58. 注: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59.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61. 南方一带特别清丽可人,六朝贵族的生活逐渐到台城去游乐,宫中美人能在信笺上作诗。清和的初夏,登上宫廷中高大的楼台,璧月般的圆月流连一整夜,人们吟诗醉酒打发时光。
69.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71.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颐和园对联玉泉流贯颐和园墙根:殿阁嵯峨接帝京,阿房当日苦经营。只今犹听宫墙水,耗尽民膏是此声。颐和园绣漪桥:螺黛一丸,银盆浮碧岫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绣漪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之最南端,亦名锣锅桥,为自水路进入颐和园的门户。联语表现的是绣漪桥周围妩媚诱人的景色。上联写日景:桥宛如一弯黛眉镶嵌在银白色的湖面上,水中倒映着碧绿的万寿山影。下联写月色:水波粼粼,在皎洁如玉的月亮照耀下,湖面荡漾着金色的清波。螺黛,画眉之墨,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此指黛眉。将桥喻作美人之黛眉,将倒映之青山说成是浮在水面的碧岫,笔墨传神。一丸与千叠相对,足见桥之娇巧与湖之浩瀚。联语文辞瑰丽,构思奇巧,意境瑰美,就如一幅苍润秀美的水墨画。颐和园宜芸馆道存斋:霏红花径和云扫;新绿瓜畦趁雨锄联语清新幽雅:落英缤纷,花径霏红如霞,云雾之中,有人轻轻打扫;瓜田菜地,一片新绿如玉,细雨湿润,有人慢慢锄草。霏红,彩霞般的红色。联语用词简练,"趁雨锄"扣紧"宜芸馆"的命名,表现了清新素雅的风格和主人闲适的心境。颐和园月波楼:一径竹荫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沙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联扣月波楼名,甚切。颐和园十七孔桥: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云移溪树侵书幌;风送岩泉润墨池一一爱新觉罗·玄烨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好多好多,受字数限制,供参考。
73.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76.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77. 秦大士(1715-1777年),字鲁一,涧泉,是乾隆十七年南京两名状元中的一个(另一位黄思永)。秦涧泉自幼聪明,lO岁时即能写出八股文,少年时书学欧阳询、柳公权,即小有名气。他一向淡泊名利,致力于学,官至侍读学士,景山官学总裁,书称其"名儒硕德,望重一时",乾隆二十八年,秦涧泉退休在家,于长乐路故居的后花园种植柏、梓、桐、椐四木,取意"百子同居",世代书香相承。
81. 舞衣初著紫罗裳,别擅风流作艳妆。长夜傲霜悬槛畔,恍疑沈醉倚三郎。
84. 在夕阳即将西下的时,秦淮河上的一座座桥梁与楼亭宇轩构成了唯美的画卷,淡灰色的格调宛如水墨画一样美不胜收! 秦淮河的风光真的太美了
87. 千门万户的楼阁成了野草,只因为一曲《玉树后庭花》。
89. 注:南京古称金陵,地处江南。台城:六朝时期的皇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鸡鸣山北。
90.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91.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5.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6.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104.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108. 一枝篱下晚含香,不肯随时作淡妆。自是太真酣宴罢,半偏云髻学轻狂。
111. 卖唱为生的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120. 作者王圭的资料一时没有查到,哪位朋友若是清楚,请帮助补充。
122. 陵古形胜,晚望思迢遥。白日余孤塔,青山见六朝。燕迷花底巷,鸦散柳阴桥。城下秦淮水,平平自落潮。
126.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销。——《折桂令·问秦淮》清·孔尚任
127.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