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现在90、95,乃至00后逐渐成为电商消费的主力军,并且日益占据主动权。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了品牌年轻化的路子。
这一代人年轻人更加重视独特和个性,喜欢做出自己的决定而不 "从众"。他们更喜欢真实可信的一切,真实的瑕疵胜于佯装的完美。而且,"陪伴" 和 "归属" 是他们特别强烈的需求,陪在身边的品牌比高高在上的品牌更容易获得青睐。
我们看京东这几年的广告,是从产品特征上打卖点优势呢?还是偏向品牌与年轻消费者价值观、生活态度、情感上的共鸣呢?
京东的这些产品广告显然已经界定了年轻目标人群,虽然同样是推荐商品,但他们没有叫卖式的通过卖点给消费者侵略性压迫。
你可能觉得这些文案没什么难的,都是一些抖包袱、谐音、网络梗、抖包袱。但这背后是对时下年轻人文化的观察,通过洞察当下年轻人生活状态,用更贴近年轻人生活的 "不正经"文案和他们达成共鸣,各自会心一笑,像老朋友一样安利。
表面上在卖货,实则在塑造品牌在年轻消费者的心智地位,不是打产品利益而是不断巩固独特的品味和风格,鼓励年轻人追求理想人生的态度,懂得他们内心的孤独......最终成为他们心里 "陪在自己身边的人"。
当你还在苦苦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时候,京东已经在更高阶的价值观层面进行输出。你卖的是产品本身,而他在卖场景、卖共鸣、卖一种生活态度。
当然,老贼并不是告诉大家所有文案都要这样走情感化路线,塑造品牌调性。
不过,建议大家偶尔可以抛开叫卖,大胆尝试从消费者生活场景出发,多一些轻松洞察,多一些感性有趣元素,少一点强力售卖。然后在详情页再去介绍产品,对比产品的优势。
在传播上多用情感、价值观、生活场景的共鸣,打造品牌的高认同感和亲切感;在转化上打造产品的高价值高体验感,满足消费者追求理想生活的需求。
相比"强力美白牙齿",我真的对"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嘴都是小星星"这样的文案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