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外部的皮壳和内部翡翠的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很多的有经验的人都能够根据皮壳的特征来判断毛料内部翡翠的情况。比如说,如果一块毛料的皮壳厚,结晶粗,皮质粗糙,结构松散,裂隙较大较多,那么其内部即使有了翡翠,质量也不会很好,有明显的杂质,是低档货。
而如果皮壳结晶细,结构紧密的话,其内部翡翠的质量一般都会偏好。如果皮壳的特征介于两者之间的话,内部翡翠的特征就很难判断了,好或者是坏都有可能。
另外,如果皮壳呈白色的话,则说明其内部出现翡翠的可能性不高。一般来说,高质量的绿色翡翠多产于黄色、褐色和黑色皮壳,黑乌纱就是最简单的例子。
"雾"是指翡翠的皮(已风化或氧化)与翡翠内部(无风化或氧化)或称内之间的一种半气化氧微风化的硬玉层。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份,是从风化过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这些次生矿物主要是纳长石和霞石。雾与肉通常者有较为明显的界线,但是二者在矿物成分和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别不是很大。
"雾"的厚度变化很大,有厚有薄,较为常见的在1厘米左右,也有厚者可达数厘米,玉质不佳的,雾常常较厚一些。雾有不同的颜色,如有白雾、黄雾、黑雾和红雾等等。一些行家认为,白雾和黄雾反映出较好的玉质,红雾逊之,黑雾则最差。
裂纹是毛料上最大的毛病,出现裂纹的毛料很容易切垮。业内有一句至理名言"不怕大裂只怕小裂",大裂还能沿着裂纹进行切割,对翡翠影响不大。最怕的就是那密密麻麻的小裂,让人无从下手。
裂纹在皮壳上也有所表现,像马尾裂、锅巴裂、格子裂、鸡爪裂、火烟裂等等,一旦发现,都需要格外慎重。
虽然毛料长得很像石头,但其实两者具有很大区别。普通石头的形状毫无章法可言,应有尽有。而翡翠毛料的形状是有棱有角、或是方方正正的,拿在手上也会比普通的石头重不少。
方法一:看光泽。翡翠经强酸碱浸泡处理后,结构疏松,没充填之前表面见溶蚀凹坑,使之产生漫反射,光泽变弱。加人树脂或塑料等有机充填物后,常有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或者是玻璃光泽与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混合。
方法二:看颜色。由于翡翠结构被破坏,内在原有的光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所以"B货翡翠的颜色分布无层次感。虽然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的绿色仍为原生色,但经过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变白,绿色分布较浮,原来颜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坏了,看起来很不自然。
方法三:看结构。毛料受到强酸强碱浸泡腐蚀后,有部分物质带进带出,在表面及内部沿矿物晶体间形成溶蚀,产生内部的连通式裂隙。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见内部纵横交织的裂隙。在反射光条件下,表面的溶蚀凹坑或蛛网状网纹清晰可见。
方法四:表面特征。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毛料由于充填物与翡翠毛料本身的硬度差别较大,在原生的裂隙处呈较明显的凹沟,充填物明显低于两边,许多绺裂组成了纵横交错的誓沟渠"。较大的"沟渠"中可见胶结物或残留气泡。近期加工技术较好的漂白加充填处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无上述现象,须更加仔细地观察和测定。
方法五:密度折射率。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毛料,多数密度、折射率略低。密度为,折射率为左右(点测)。但是由于翡翠毛料的矿物组成复杂,某些天然翡翠的密度和折射率值也可能偏低,所以密度和折射率只能作为参考数据,通常不能作为判定翡翠是否经过充填的依据。
除此之外,认识场口的特征,也是挑选必须跨过的一个知识门槛,接下来就给大家聊一聊。
缅甸翡翠开采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素以质地优良出名,场口众多,其翡翠毛料有共性,也有特殊性。特别是以下介绍场口的情况,各有优劣其所产翡翠的外观、质量、颜色也都各有特点。
莫西沙:老厂口,一般皮壳厚,水好底好,有白雾黄雾等,以出产高种水为主。
莫西沙翡翠场口也是以出产上乘的玻璃种翡翠而闻名,但现在也挖到了底层,大部分都出黑皮石了,但底层黑皮石出的玻璃种翡翠也相当的不错。由于莫西沙翡翠场口出的翡翠大部分都以玻璃底居多,一般有色的很少,但一旦有色,那也是极少有的精品。
木那:属历史名坑,开采时间早。木那大部分都以白皮居多,有的会带有少许红皮,如有白雾表现,切开后玉肉肯定是俱佳的。
木那场口的翡翠大部分都以带底色的晴水,蓝水,白底飘色花的毛料居多,而且棉的情况几乎很少出现,如出色的话,容易出上号的翡翠。因木那场口出的翡翠容易解涨,所以受到了很多翠友的追捧,只是部分翠友难辨其皮壳真假。
会卡:以腊皮而闻名,种老的会卡翡翠毛料起货率相当高,有色的话一般都是能达到取戒面的颜色,大部分好的戒面回卡出的比较多。
现今会卡场口产色的翡翠毛料也日趋减少,大部分都以白底,居多,由于完整度好,也受到很多翡翠爱好者的追捧。
大马坎:大马坎的半山半水这种石头皮壳多为褐灰色、黄红色,一般水与底均较好,但多白雾、黄雾。
若皮壳厚而雾黑,这种表现的毛料开出来的翡翠通常底色灰、水头短,绿色往往偏蓝,又无反弹力。水石部分虽能见色,但不入里。大马坎毛料部分松花入里,一般颜色不相连接。
莫湾基:位于帕敢场口东北的莫湾河支流两侧,所开采的均是高地砾石层的翡翠砂矿,高地砾石层被河流切割开,约有100米深。所以两边均可见切割出的砾石层剖面。砾石层由上到下两层,上层为红色层和黄色层,下层为灰色至黑色层,半胶结状,含绿色片岩、云母片岩。
翡翠砾石常有蜡壳,砾石为半滚圆状至次棱角状,多为黑乌纱料,皮厚,皮壳乌黑仿佛黑油漆皮下有雾(很多市场里面的黑皮石头没有雾,属新场石),蟒带有白雾及松花一般种好,有高绿块小的会有满绿。
1、造假皮
皮壳是观察翡翠毛料内部玉质好坏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确定其产出场口的重要标志。为此,为了使翡翠砾石有一层好的皮壳,有人就将一些翡翠风化层碎片磨成粉粒状,然后用胶将这些细小颗粒粘贴在较低档的翡翠砾石外表上,再用酸碱性的泥土掩埋,使其变成"真皮"。有的还冒出黑乌砂、黄盐砂等。
有人将无皮山料拿来,用人工机械滚磨,变成有一定磨圆度的砾石外表,再用强酸碱处理后,埋在泥土中一定时间,取出来冒充砾石籽料。
辨别皮壳真伪,可以先用水清洗表面,检查皮壳的每一个点面,主要观察表面的细小孔、缝、洞,并比对颜色、粒度变化。这种造假的皮壳特征是质软、有胶性和细晶粒的没有排列。
2、造假色
多选择质地较通透的翡翠毛料,从皮壳外面浅处打一空洞,并在空洞中涂上绿色染料,并用锡箔纸衬底,然后将口粘合。等皮壳自然外表恢复后,在空洞表面开一"门子",从窗口可见该玉内部很绿,潜在价值很大,从而提高卖价。
这种做假色的翡翠,很近似天然的,因透明度好,总给人以外浅内深得感觉。粘合孔洞痕迹是判别的主要依据,有的造假者将整个翡翠毛料浸泡在绿色溶液中,直接将其皮壳染成绿色,外观显得绿包石了,但是这种颜色翡翠刺眼,很容易区分。
3、造假口
在无色、地子差的毛料皮壳上切开一门子,然后粘贴一片与门子大小吻合的色正、质地较好的翡翠薄皮,以掩盖内部劣质玉质。判别时主要观察门子周围的粘合痕迹和缝隙,并注意敲击皮壳发出的声音虚实。
4、造假象
翡翠毛料多有裂纹、残损等瑕疵,为了掩盖这些毛病,有人多采用一些假象。通常都是在瑕疵处通过涂黑、写字、贴胶纸、抹泥、大件开小口或去皮不抛光等手段来掩盖。
5、造假芯
将一些高档翡翠原料切开挖出精华,留下靠皮部分高翠,再注入铅等物质后密封好切口。再重新胶合,并做好假皮。判别时发现密度过重或过轻都可能是假货。其皮壳表面有粘贴迹象,注意观察肯定能发现破绽。
还有一些造假现象。例如,有的翡翠毛料被切开后见其质劣色差,为了不影响其售出,随后又将开口黏合,并做假皮掩盖。判别时主要观察皮壳各部分的颜色、沙粒的变化,还要观察胶合留下的隐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