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场调研与资料收集阶段(1个月)。通过对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前期调研,并借鉴我国我省空间规划试点成功的案例经验,充分研究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明确空间规划推进思路、目标及具体工作部署,分析讨论确定空间规划编制资料清单,由自然资源局负责组织联系各相关部门并收集各项基础资料。
2、规划数据整理与差异分析(1个月)。对当前正在实施的国土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各项专项规划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梳理各类不同的规划成果,检查与上位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下位规划等各类规划要素的衔接情况。根据差异的类型和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差异处理的原则性措施。
3、形成空间规划初步方案(2个月)。开展覆盖全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依托基础评价,划定"三区三线",并以"三区三线"为载体,绘制形成空间规划底图,统筹协调各类专项规划,并在空间规划底图上叠加,开展专题研究,构建一张蓝图。撰写技术报告,绘制图件,形成空间规划初步成果。
4、进行初步规划方案征求意见。向相关部门汇报协调初步成果,通过组织召开协调会、审查会,听取各相关部门、乡镇政府对初步成果提出的具体意见。
5、成果完善(1个月)。经过征求意见后对空间规划进行修改完善,通过上级单位审查并组织专家组对规划编制进行咨询论证。根据咨询论证会提出的意见对空间规划成果进一步修改与完善,报政府审批。
6、形成最终成果(1个月)。根据政府意见修改空间规划成果,并完成于上级空间规划工作的协调工作,提交上报空间规划最终成果并进行审核后批复。
7、落地实施阶段。空间规划通过审批后,围绕空间规划和信息管理平台顺利投入使用做好各类配套改革工作。最终编制空间规划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提交政府决策;编制空间规划实施细则;深化完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等。
萝北县空间规划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即将有序开展,制定出总体技术路线: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开展基础评价、划定"三区三线"、绘制空间规划底图,并有机整合各类规划要素,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最终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等一系列的工作成果。
1、开展基础评价,确定区域范围内土地开发适宜性。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两方面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要按照《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规程》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检测预警技术方法》进行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则在多因子评价基础之上,增加"三区三线"适宜性评价。通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确定全县资源承载能力综合等级,得出环境容量上限;在不超过环境容量上限的前提下,通过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确定人口、城镇、交通等社会经济发展优势,得出开发的适宜程度。此外,基础设施网络和其他空间开发要素的叠入均结合了"双评价"结果与三区三线划定结果,制定了相应的叠入原则。
2、构建规划体系,编制统筹发展全局的一本规划。为真正做到"一本规划管到位",整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核心内容,融主体功能定位、城乡建设、土地管控职能于一体,形成国土空间规划这一具有指引性、综合性的规划,并在深度上达到了总体规划层面的要求。同时,还构建了"1+X"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发展一盘棋。"1"指起统领管控作用的《萝北县国土空间规划》;"X"是指以"一本规划"为统一依据,编制形成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其他实施性方案与行动计划。
3、落实分区管控,绘成凸显"三区三线"的一张蓝图。通过开展基础评价,划定三区三线,形成县域范围内的六类分区,并对六类分区分别制定空间管控原则,形成空间规划底图。通过六类空间的差异化管控,确保县域范围的土地今后能进行科学的开发、建设与保护。在此基础上,按照叠入次序与规则,有机叠入基础设施网络、城镇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生态保护、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空间要素,形成融发展与布局、开发与保护为一体的全县域空间管控"一张蓝图"。
4、破除技术壁垒,制定一套统一衔接的技术规程。由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规划期限不同,使用的空间坐标系不同以及用地分类标准不同等各方面的技术壁垒,导致规划之间很难进行协调。本轮《国土空间规划》将规划期限统一到2035年,并使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一各类基础数据,统筹以往各类空间性规划的用地分类,形成了一套新的用地分类标准。目前《空间规划》的用地分类主要为三大类: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其中三类用地的二级分类主要参考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用地分类标准。此外,《国土空间规划》还以"三区三线"整合替代了原有规划多个相互重叠交叉的空间管制分区。最终形成开发强度测算、三级空间划定、空间管控、用地分类标准、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等 5 个技术规程,为复制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5、实现协同共享,建成便捷高效的管理信息平台。在整合原有地理信息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空间规划成果,建设由基础、管控和审批"三大模块"并联运行的空间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协同开展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提高审批效率达70%以上。"多规合一"改革全面推进后,将实现规划数据综合管理、项目审批有效提速、空间规划实时监测与管控等。
6、强化监督协调,创新利于规划实施的体制机制。整合自然资源、发改、规划、环保等部门规划职能,成立规划管理协调机构,负责规划编制修改、统筹协调、监查管理等工作。探索规划体制机制改革路径,提出"编管分离"的思路,即设计规划编制、实施、监督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的规划管理机制,并适时推进符合空间规划管控要求的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对部门的统筹协调。
空间规划工作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专题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人口预测与开发强度测算)、规划图件、规划数据库。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整合叠加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搭建基础数据、目标指标、空间坐标、技术规范统一衔接共享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规划编制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对规划实施进行数字化监测评估,为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提供信息化支撑。
搭建的平台与不动产登记、土地供应等业务系统相互衔接,为自然资源政务服务系统中的相关业务提供项目合规性审查和其它规划信息服务,为规划许可、用地审批等用途管制工作和督察执法工作提供基础依据,同时汇集与规划相关的项目审批、确权登记和违法处置信息等反馈数据。
搭建的平台应提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应用、国土空间规划分析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审查与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等业务应用以及指标模型管理等的支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