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除了传达作者的思想。更多时候,它还能用来改善人的情绪,抚平人心中的焦躁和不安。
当马修发现了自己能为孩子们做什么之后。他立刻着手行动了起来。他挨个听孩子们唱歌,把孩子们分为高音和低音。就这样,一个简易的组合就完成了。之后,他开始耐心的教导孩子们练习自己谱写的歌曲。电影进行到这一部分时,色彩逐渐变的明快、鲜亮起来。
音乐只是一种载体。通过合唱,孩子们逐渐安静下来,情绪逐渐平缓。天籁般的声音甚至改变了一项不苟言笑的老师和校长。当孩子们在玩耍,不小心把球踢到了校长的脸上时,校长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暴力的惩罚所有的孩子,而是走到孩子们中间和孩子们一起玩了起来。
在我看来,因为音乐和马修的努力,这所原本只有惩罚和禁闭的学校,开始逐渐有了生机。孩子们的的不安、焦躁的情绪得到了释放,逐渐的平静了下来。这种平静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上课更认真,教学更容易,恶作剧更少了。
更重要的是,从这一刻开始,孩子们的命运轮盘开始改变方向。在所有人看来,原本会成为社会祸害的这群"问题少年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热爱的事情,有了梦想。孩子们的生活从"地狱"逐渐走进了"天堂",他们的快乐和幸福是由内而外的,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老师的到来。
电影里,马修作为老师,他并没有把教学当做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工作来做。当他发现了天赋惊人的莫杭治时,他做了许多额外的工作。帮他联系学校,替他和母亲缓解紧张的关系。而佩皮诺,他直接给了这个可怜的孤儿一个家。
这么做的背后是心底的善良和恻隐之心,虽然他在音乐上可能并不是一个成功的音乐家。但是在教育上,他做的比90%的老师都要出色,因为他以爱和宽容作为自己行事的底色和原则。
与之不同的是校长对待一个叫蒙丹的孩子。这个孩子被医生诊断患有心理疾病,通过治疗已经有所缓解。原本是希望通过与正常孩子们的生活,能够彻底治愈他的焦躁、易怒和报复成性的心理问题。没想到,因为一次偷窃,校长恼羞成怒,先入为主的认定就是蒙丹干的。将他打了无数个巴掌之后,他粗暴的报警把他送走了。
在我看来,马修和校长一对比,孰高孰低一看便知。其实他们的行为背后是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冲突。校长把孩子看做是接受"刺激"形成"反应"的感受机器。而马修则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看到他们背后的苦楚,尝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这说明,校长的惩罚式教育是无效的。因为他追求的"快速、及时、有效"问题解决方式,治标不治本。而像马修老师那样,用爱和宽容来理解孩子,站在他们的角度找出问题的根源。这是应对"复杂问题"的解决方式,只一次就能改变孩子的认知,让他们受用终身。
对孩子们来说,能够遇到马修这样一个老师是他们的幸运。对于人生失意的马修来说遇到这样一群"问题少年"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世界上,名师和高徒都是成对出现。当两者相遇的时候,任何环境都无法阻挡他们绽放的人性光辉。
①一事无成的音乐家和"问题少年",池塘之底成了悲剧的集结地
一所学校名字代表着某种历史,传达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传承。电影里,学校的名字是池塘之底。一座池塘的底部全都是淤泥,里面埋着的似乎都是人们扔掉的,被人遗忘的东西。
因为全部是淤泥,人一旦深陷其中似乎就难以自拔,只会越陷越深。对马修来说,他来到这所学校时正是他人生最失意,最失败的时候。一切都跌入了谷底。学校的校长实际上也是一位失败的音乐家。可以说从上到下,这个学校就是一个失败者的收容所。
不仅是失败的成年人,这所学校的孩子们也是被社会遗忘人。不管是因为战争失去父母的佩皮诺,还是因为母亲忙于生计,无法管教而被扔到学校的"问题少年"莫杭治。
在我看来,"池塘之底"这个学校名称的表面的含义似乎就是一个满身淤泥,邋邋遢遢,被人们嫌弃和遗忘的角落。更不幸的是,这样一个地方因为有一个暴躁、说一不二,奉行高压教育原则的校长而成了悲剧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