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山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市民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然而增长的不仅是高楼林立的大厦,还有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特种设备。据统计,中山全市共有特种设备6万多台((请继续关注:)套),其中机电类特种设备已突破3万台(套),而电梯则达到2万台,且数量还在以每年3000多台的速度急速增长,预计今年将刷新记录,达到年均4000台的增长量。电梯的使用遍及住宅小区、酒店、商场、超市、学校、医院以及政企办公场所等,市民的日常生活越发离不开电梯,而电梯的安全问题亦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 20xx年12月21日和20xx年3月19日,上海地铁曾发生自动扶梯倒溜事故,造成多名乘客受伤;20xx年3月4日和20xx年12月8日,北京地铁亦先后发生自动扶梯故障,造成多名乘客受伤;20xx年12月14日,深圳地铁1号线国贸站发生自动扶梯逆行事故,导致24名乘客受伤;20xx年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再次发生自动扶梯逆行事故,造成1死28伤;20xx年8月8日,广州花都区金湖大酒店发生一起电梯开门情况下下滑,导致3人受伤的事故。一桩桩电梯安全事故触目惊心,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每次事故均暴露出新问题,旧疾未除又添新患。
通过分析事故成因,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工作不到位是导致电梯事故频发的最主要原因。电梯类似汽车,当运行达到规定里程后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电梯的起制动频率高,每台电梯平均每天起制动次数多达20xx—3000次,而电气元器件的动作频率则更高。因此,保持移动或转动部件润滑、定期检查紧固件是否松动或磨损、电气元器件运作是否正常,对于保证乘客安全和延长电梯使用寿命显得极为重要。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必须至少每15天维
护保养一次,即电梯会否发生事故,在电梯设计、制造、安装安全得当的前提下,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维护保养。
电梯制造企业不重视维保业务也是造成电梯事故频发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超过80%以上的电梯维保业务是由独立的第三方维保单位来完成,而电梯制造企业自己设立的维保单位所占的市场份额却不足20%。但从专业性及维保质量等方面比较而言,后者均远远超过前者,而且使用方也更乐于选择后者为其服务维保。根据目前的行情,国内的维保业务对于电梯制造企业能够获得的利润相对较低,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利润更高。这也恰恰解释了奥的斯电梯公司的维保业务在全球总收入中占了60%,但在中国市场却仅为10%的奇怪现象。
中山市质监局针对中山范围内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展开专项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发现被检的电梯维保单位中,个别单位为了节省成本,未按规定配备电梯管理人员、未制定相应的保养计划,未落实相关的安全监管工作,尤其是外市电梯维保单位,普遍存在电梯困人救援超过规定时间、维保档案资料不齐全以及未按规定进行有效的定期维护保养等问题。
种.种现象显示,电梯维保行业"低价维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行为直接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导致电梯事故隐患重重,严重威胁着市民大众的人身安全。当前,拓宽特种设备监管模式,规范电梯行业的市场行为已刻不容缓。
中山市质监局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监管建议:
一是提高电梯维保行业的准入门槛。加强对电梯企业制造、安装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资质许可监管,提高维保行业的准入条件。包括提高对从业单位的注册资金、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仪器设备的配臵等"硬件"要求,同时对安
全责任制、维保质量、服务水平等"软件"要求进行定期评审,不断提高电梯从业单位的质素。
二是建立电梯维保单位的奖惩制度。建立健全电梯维保单位退出机制,依法依规从严查处维保质量未达标准的单位,规范电梯维保行业。同时建立电梯故障率、投诉率、定期检验合格率的统计分析制度和奖惩制度,定期表彰一批优秀维保单位,激励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企业主动承担安全责任。
三是建立电梯维保行为价格指导体系。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全市电梯维保企业共同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电梯维护保养市场指导价格,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切实保障电梯维保单位的合理利益,促进维保行业良性发展,避免行业内的恶性竞争行为。
四是加大电梯维保单位的证后监管力度,开展市际联动检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电梯维保单位跨地区开展业务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xxx门应在确保完成对本市电梯维保行业的证后监管前提下,主动联合异地xxx门针对在本市开展电梯维保业务的相应单位组织开展证后检查工作,建立电梯维保单位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消息互通、信息共享,避免出现外市电梯维保单位的监管真空地带。
五是加强电梯使用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健全电梯使用咨询投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电梯使用安全的基础知识和安全监管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使用单位及市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积极拓宽电梯使用问题的咨询投诉渠道,呼吁群众积极参与电梯安全监管,营造全民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