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标志着我们的独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对别人的依赖。有这么明显的迹象表明我们已经独立了吗?标志一个成年人的是18岁吗?不,我18了,但是我不能独立。也许我会感到一些自卑和悲伤,但同时心里又有一种莫名的不满。
为什么我们从来不在父母面前长大,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下,从来不完全独立?不知道那些给孩子太多情感的父母真的能让孩子独立健康的成长吗?或许,家长应该在这一点上学习大鸟的教育方法。
大鸟教鸟飞的时候,一只一只的飞到鸟的前面,诱导鸟的飞行能力。起初,鸟儿会害怕振动它们的小翅膀,而大鸟会毫不犹豫地把它们赶出鸟巢。鸟儿们不得不惊慌失措,在空中扇动着稚嫩的翅膀,也就是在自己的天空中快乐而稳健地飞翔,如此舒适而快乐。最后,他们学会转弯和停车。大鸟逼鸟勇敢飞,是不是说明鸟是独立的?最起码大鸟不用急着给鸟找吃的。是的,鸟是独立的。大鸟选择了一种我们人类父母不愿意教鸟学会独立的方式。那就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他们是如此坚定。他们永远不会给鸟儿宠溺自己的机会。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生存。但正是因为这种无情,鸟类才有了不断生存繁衍的能力。在天空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强壮的鸟勇敢地飞翔。
然而,大多数父母在孩子面对独立生活时,并不是那么简单和坚定的。他们总以为让孩子独立生活就意味着离别,总想要求一切。也许这是父母天生关心孩子的本能,但这不能让赵石2独立!父母的不情愿会让孩子更加依赖他们,这样在孩子面前就没有完整的独立生活。孩子的依赖和父母的照顾成正比,所以孩子要独立的时候,父母也要坚定单纯。
教师节又快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送礼物"成了教师节期间媒体报道和评论的关键词,今年也不例外。
给人的感觉是教师节成了"送礼物日",然后是教师的"批判日",是一年又一年的集体批判和痛斥。说实话,我看不下去,或者说觉得遗憾。
老师自然会收到礼物,就像礼物在各行各业都是必然的一样。然而,不是100%的老师都会收到礼物,这一点我非常怀疑——也许不同的文化或个人感受因地而异。至少就我个人而言,从小学到大学,我从来没有给老师送礼物,但是参加工作后给过不是老师的人送礼物;我认识的一些中小学老师平时都很努力,但是很少收到礼物。相反,他们经常给别人送礼物。我的问题是,老师收礼物真的很流行吗?教育行业的送礼和受礼真的比其他行业严重吗?
在我们礼仪之邦,其实很多送礼和接待都是正常的人情礼仪。比如一个学生给老师寄贺卡作为礼物吗?送一束花?比如春节期间,学生去老师家带点过年的礼物是不是很正常的礼仪?再比如,家长参加老师的婚礼,会送礼物,学生家里有喜事,老师会回礼。这是不健康的趋势吗?真的不好说。我的意思是,有的家长出于功利的目的给老师送礼,有的甚至变相索要礼物,被迫送礼,但很多都是正常的人际关系,不应该偏科或者夸大其词。像"有钱的父母给车"这种无名无据的报道,还有"一些""很多"这种模糊的说法,不仅不严谨,而且客观上让整个教师群体都产生了怀疑,记者也不知道有多少委屈的老师。
我们不能因为有些老师收礼物就去举报和评论老师,也不能因为城市里有些老师收礼物就忽视农村老师的幸福。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也不富裕。也要为房子和孩子打工,承受很大的工作压力。无论在当局面前,还是在一些家长甚至学生面前,他们其实都是弱势群体。我们每一个会看码字的人,都曾经亏欠过老师。怎么能忍心在他们放假的时候一遍又一遍的声讨他们,把每年的教师节变成"关键的一天"?
9月6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将迎来八十大寿。下午,湖南省领导来到袁院士家祝贺生日。9月7日,xxx总理xxx、全国xxx主席xxx发来贺信,祝贺袁隆平诞辰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