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违背戒律——不要说戒律,即使是违背道德和法律,我们也会感觉到身心有负担、不自在,或者负罪感.这样打坐就很难静下来,就不会有禅定.我们的心有一种记录我们言行的能力,在佛教心理学中叫阿赖耶识,在儒家叫良心、良知、良能.这些记录在我们心灵的底片上烙上了很多印痕,这种印痕如果是负面的,我们就会觉得不自在、不舒服,也就是说,我们心灵的空间会越来越狭窄.相反,如果我们依戒律去生活,就会觉得越来越自在,因为你没有犯什么错误,心灵没有负担,光明坦荡.依戒律去生活就有这样的功效:我们会觉得无惧,既不害怕夜晚,也不害怕白天;既不害怕陌生人,也不害怕熟悉的人;既不害怕大自然,也不害怕人群;既不害怕别人,也不害怕自己;既不害怕现在,也不害怕未来,这叫"现在安乐、未来安乐,现在安稳、未来安稳".
我经常打个比喻:有一个湖在冬天结了冰,有的冰很厚,有的冰很薄.有个人在湖上自由自在地散步,因为他知道湖上的冰哪一块厚、哪一块薄,应该怎么走,他心里有数,于是他就按那条路线去走.我们看他很自在,也过去随便走,"扑通"一下就掉下去了,为什么?因为我们不知道冰的厚薄,可能正好踩在那薄的冰上.这就好比你知道了行为的界限,你就得到了自由.又像我们开车在路上,我们知道这是快车道、这是慢车道、这是安全带、这是出口,开车就会很放松,不会担忧.戒律就是在这种意义上给我们的身心以自由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