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那个剑川来的小伙子。"这是电影《五朵金花》里的一句台词。自此,我就知道了云南剑川这个地方。据说金庸所著的《_》,开端和结局也都是从剑川起笔落笔。
千百年来,茶马古道从剑川穿过,多少途经此处的马帮喝过剑川的米酒,听过剑川的迎客调。
代代相传的木雕工艺让多少剑川工匠袒露赤诚心愿。我在一家小小的木雕门店里给父亲买了一只烟斗。店主说,这就是个念想。其实,我就是冲着这句话买的,并理解了那"念想"蕴藏的深层含义。
了解剑川的最佳方式,就是参观这里的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
街心广场的地面上,有用心设计的南方丝绸之路的地图。路线走向,途经地名,东西南北相连接的地方……这条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的商道,曾经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再现了茶马古道千年风貌。
千年,从古代到现代。一条南方丝绸之路跨越万里长途,连接世界,商通四海。今天大家都在说"丝路精神",再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去感知和解读时,会更清晰、更全面。
"丝路精神,根植于历史,面向未来;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其内核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从一条街,看一条走向世界的通道。遥想500多年前,是谁驻足剑川,让远来的风华呼啸而来?一馆尽览百年剑川沧桑。
在世人眼里,那些沸腾着生活气息、融合个人奋斗与家国情怀的时代叙事,持续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而将丝绸之路地图篆刻在广场地面的背后,有多少人走在路上,有多少货物流通世界各地,有多少人摆脱局限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一种"走出去"的勇气满足了多少人出行的想象?
在南方丝绸之路分馆,我的目光所及之处,由远而近,看到了商人们用脚印写成的诗行。一排排诗行,竟是那样气宇轩昂。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靠近或走近时,才能沉下心来重新认知一段历史。人们常说穿越千年时光,怎么穿越?
就在由数字光影打造的"时光隧道"和"八荒纵横贯古今"的沉浸式穹顶空间长廊上,我们真的穿越了——
丝路四季,丰盛的物产,各地的风貌,热闹的集市,行走的驼队,美丽的江河、雪山和平原绿洲……长长的路上,无尽的风雨,无尽的收获。从探索到发现,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地区和人们就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剑川周边,湖水荡漾,水鸟飞翔;剑川古城,书香浸润,文脉相传;剑川百姓,生活富裕,诗意栖居……对我们所有的梦想进行归类分析时,尽情寻找规律,没有任何限制地进行思考,打开思路。
在剑川沙溪镇,我记下石龙村喜林苑这个地名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山风起了,略感凉意。
体验白族文化,体验石龙村特有的文化景观、生态景观、村落景观和田园景观,一行人在纯朴的田野空间里和村民们一起歌舞。村里的演出队都是由本土优秀歌手组成的,石龙霸王鞭,白族调,一招一式,一唱一喊,都是原生态的味道。
据当地文旅局的同志介绍,这个村里的村民就是当年舞蹈家杨丽萍导演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的主要演员。彝、藏、佤、哈尼等10多个民族原始、粗犷、充满绚丽色彩的生活,在歌舞中生动地展示了出来。
我曾经采访过杨丽萍,记得她说她要用古朴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民族自己的东西,将那些原汁原味的舞蹈、被遗忘的舞蹈语言还原,寻觅与生俱来的那种冲动和欢歌。
舞台上的道具、牛头、玛尼石、转经筒全是真的。70%的演员都是云南的少数民族,只是我当时不知道他们大多来自石龙村。
马帮的铃声在山间回响时,沙溪周遭的盐商、货商们的心仿佛都长了翅膀。那些驮在马背上的茶叶、毛皮、布匹、药材,还有诸多日用品,都寄托着他们商贸交易的一个又一个新的开始。那些大米、食盐、香油和乳制品,则在晨曦中给热闹的集市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听风,看雨,本就平常的生活,在沙溪却总有翻检记忆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