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坛新作《流浪地球》一时间引起大众的热议,正当人们为这部中国科幻电影先驱欢呼雀跃之时,又不禁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何我国科幻类电影之类如此之少?是因为特技技术不支持,还是因为历史种种原因与其束缚?
纵观中国影视历史,多数佳作皆为人情社会为主心骨,或是以儒道思想与武学精神为题材从而展开的,无不与历史文化传统思想相关,在我们选择宣扬源远流长的文化时,没有如此传承历史的欧洲大国选择了展望未来。
诚然,历史有着不可估计的借鉴意义,对人类发展有着指导性与指引性,是一笔宝贵财富。几千年人类攒下的经验,历史告诉了后人如何避重就轻,免受于危难,人们亦"以史为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赵鑫珊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历史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戒律,避免人类犯同样的错,加速了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而历史亦有其桎梏,规规矩矩的"茧"将思维束缚于条条框框,只着眼于历史之"美"的双眼又怎么洞悉到未来科技那点点星光呢?做《乌合之众》中那守旧老人,生生踩熄"新世界"的火苗,做着无尽的"因兽之斗"吗?
余秋雨说:"安逸的山寨容易埋葬憧憬,丰沛的泉眼很容易滞留人生。"被历史约束了眼界,囿于历史,此时,历史便成了负担,华夏四千年文化,老祖宗代代相传的大道精神,其中当然有值得学习之处,然而将其摆放于不同时代,不同局面,却不具有实效意义。正如"国学"所主张"经世致用"一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真正地了解历史,不被其所困的正途,才能在历史"财富"中吸取源于"茧"的养分。
此外,西方在科幻影片创作上达到如此之高的造诣与其弘扬自由、独立的精神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难从其教育看出,相较于中式的"硬"教育,西方社会是注重思维的创新性与开拓性,在此氛围之中,想法不受约束,挑战与创新的枝芽不断萌发,成就了一片"幻想"与"科技"的辽阔草原。
因此,面对历史,我们应有反思的态度,且以积极乐观的眼光展望未来,历史的发展的,人类是前进的,不要等到城墙被炮火轰开的那一刻才惊醒,要以前瞻性的眼光眺望前景,挣脱"财富"留给我们的舒适圏,破开来源于历史的"茧",才能展开双翅,飞向更辽阔的彼方。
诗人雪莱这样写道:"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不忘"茧"带来的营养,于此之上,破茧成蝶,展望未来,飞向新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