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情况看,受新冠肺炎疫情、中美经贸摩擦和全球经济疲软等因素影响,世界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并呈现复杂、多变的趋势。针对这一形势,要积极破解我省开放不足的短板,改变外贸依纯度低的现状,急需我们凝聚各方共识,练好内功,夯实我省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打好政策组合拳,形成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一)统筹推进贸产融合发展。外向型产业是对外贸易的根本支撑,发达的制造业和优质的产品是外贸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贸易与产业互动,大力推进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国际化,实现率先突破,稳定提高高附加值制造业产品出口占比。优化升级能源、机械、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业国际化进程,支持陕西制造、陕西服务和陕西特产走出国门,带动外贸提质增效。以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自贸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省级特色出口基地等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以补链扩链强链为核心,采取多种方式,精准吸引外资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一批外贸发展聚集区和示范区,形成我省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大格局。
(二)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深耕巩固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传统市场的同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我国自贸伙伴为重点,引导我省企业稳步扩大东南亚、中东欧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我省对外贸易中的占比。继续发挥好重点境外展会作用,支持企业开拓重点市场。加大信息综合服务力度,在贸易重点国家和地区分批设立商务代表处,积极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驻在国市场信息需求等,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伸触角、搭天线、建平台、送信息,帮助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三)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全面加快推进西安、延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各市要积极培育一批新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海外仓、境外商品展示中心、分拨中心建设。探索制定我省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陕西商品分拨中心的认定和支持办法,创新跨境电子商务B2B业务的监管模式,促进国家税收、外汇等跨境电子商务优惠政策尽快落地落实落细。支持西安市积极筹备申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加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力度,为中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更加全面、专业和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扩大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覆盖面。支持外贸企业开展委内加工、保税维修、再制造、保税检测研发等新业态。
(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发挥我省科教人才优势,以西安市、西咸新区为中心扩大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区域范围,完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发挥以数字为支撑、以高端服务为先导的"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化发展。持续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支持西安高新(软件园)创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发挥好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陕文投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出口,支持西安高新区等做强动漫产业和服务外包产业,支持新闻出版局、陕旅集团、曲江文投等做大文化影视出版服务出口,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齐头并进。
(六)实施"三外"联动,促进融合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双循环战略,对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培育更多外资出口企业加快外贸增量;对外实施外贸外经联动,充分发挥我省现有300多家境外投资企业、100多家境外机构作用,在"走出去"开展非金融类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的同时,带动我省工程装备、机械设备、轻工产品、管理人才、技术标准等出口。同时,在海外设厂、建设园区,工贸结合发展,向国内进口所需商品物资,外贸外经并举、融合发展,促进对外开放。
(七)切实强化贸易融资工作。建议成立由商务、财政、信保、银行、担保等部门联动的"政银企"对接机制,设立5000万—1亿元左右的中小外贸企业贷款专用风险补偿金,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增信,支持金融机构推出订单贷、保单贷、退税贷等为中小外贸企业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下力气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
(八)加大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逐年扩大省级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的盘子,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主导产业外向度培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出台与外贸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支持政策。加强对省内各种资金、政策的统筹,合理捆绑使用,提高政策资金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支持市县加强外贸队伍建设,适当增加编制,充实一线力量。
(九)进一步强化考核激励作用。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提高经济外向度相关指标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及时对在开放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建议商务部门会同省xxx、各市政府及开发区研究制订国有企业、地方各类企业外向度评价体系,培育提升各类企业外向度,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提高外贸依存度,增强经济外向度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