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琼瑶满地,直叹岁月苦重。世间百味,一一尝过,便也懂得∶人存于世,不着丝缕而来,两袖清风而去。
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汪曾祺《人间草木》
人,最高的修为境界,是临危岩而心不乱,处困境而生性豁达。也即是凡事看淡、看开,持一颗豁达的心行于世。
法照禅师喜欢车轴草,连寺门外的山道上也种满了车轴草。一到春暖花开时,满坡的车轴草撑开一把把三叶伞,舒展起勃勃生机的身躯,山坡像铺上一层绿油油的地毯 。
一天,法照禅师出门访友,便把车轴草的看护托付给小尼姑。小尼姑很是负责,像法照禅师一样用心照料它们。可是没过一天,满坡的车轴草便被村民的耕牛踩成了泥浆。
小尼姑赶出来时,只看到泥浆里露出些破碎的嫩叶。小尼姑十分懊悔自己的疏忽,又怕法照禅师会责怪她。
胆战心惊的过了几天,法照禅师回来了,小尼姑向她讲述了车轴草被耕牛毁坏的事情,并做好了被斥责的准备。
法照禅师只淡淡一笑∶"耕牛肯定也喜欢那一坡车轴草,我们可以想象它边吃边跳跃的样子。我们修行的人,只要能给万物带去欢乐,就应该理所应当的去做。活着不是为了折磨自己,我又怎么会生气呢?"
处逆境请保持微笑,得意之时勿忘形。这样,就有了一颗看淡世事的心,就能做到闲花看遍皆是景的心境。
生而为人,孤独是常态,如果我们整日里自哀自怨,那还有幸福可言呢?
他说:"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对于浮躁的现代人来说,当你被生活折腾得千疮百孔的时候,留一份空间给自己独处,也是适当的放松自我。
独处,虽然孤独,但可以让灵魂得到休息。独处,会给予我们身心无限轻松和自由。
只有孤独时,我们才有更多的时间自我反省,审视内心,从而让自己得到升华。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必须经过寂寞的洗礼和孤独的磨练。
笔者有一朋友,寄情于山水之中,她披星戴月经风沐雨,一个人的写作,一个人的旅行。写山写水独享一个人的风景,枕风听雨高卧与文字交谈。孤独对她而言,是世间最宝贵的自由自在。
不管是在闹市还是山野,她总要留一份白给自己。就这样一个独处的空间,写出了长篇小说《等风来》,并拍成了电视剧。
孤独是让灵魂得到独立,摆脱世俗的羁绊的一种方式,也是唯一一种能对话生命与灵魂的方式。
接纳独处、享受孤独,是我们最应该学会的生存之道,同时也是一种幸福。
《老子》一文中曾写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生有太多的欲望,我们从欲望中出生,又带着欲望死去。
聪明的人,懂得知足,脱离欲望的桎梏;而愚昧的人,以为得到越多越幸福,殊不知欲望不休,麻烦接踵而至,痛苦无穷尽。
小康是我的朋友,经营着一家蛋糕店。起初生意还可以,但他有个致命的坏习惯,喜欢折腾。折腾的目的,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生意稳定几个月后,他就开始悄悄的偷工减料,选用质量很差,但价格便宜的面粉。再加上香精、颜料,做出来的蛋糕外观上看不出来,口感上却差了很多。慢慢的,距离稍远一点老顾客就流失了。
小康一看生意不好。为了持平收益,不是想如何做好产品重新吸引顾客。反而剑走偏锋,继续降低成本。不听员工的劝阻,从商户处购买变质的面粉,做出来的蛋糕发硬,始终有一股霉味。到后来,连附近的顾客也来光顾。
这就是贪婪的结局。贪婪是人从出生那天就带来的产物,这就需要我们在红尘中修行,消磨掉它。
人心一旦知足,即便身陷泥沼,也能谈笑自若,而不知足的人,任凭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都过得索然无味。
知足,是一种对待当下态度,不嫉妒,不羡慕,平淡中求真。
幸福与物质无关,而与心境有关。我们的内心装的东西越多,越痛苦,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邹謇,78年生,祖籍四川渠县,现居重庆。擅长水墨,喜欢草木之心的中年大叔。著有散文集《淡淡的槐花香》,长篇连载小说《冥图》,《太医令》,《书记孙大壮》,《我们的青春拐角》,《春野小村长》等。
投稿须知:题材为散文、诗歌、小说等,只限原创,字数必须在800字以上,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