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刚亮,七旬老人张祖清便带领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他住了大半辈子的长坑村。放眼望去,只剩下成片的碎石瓦砾。昔日的风光已经荡然无存。七十年前,这里曾是xxx一线。七十年后,已是断壁残垣;七十年前,英姿飒爽的抗日将士,七十年后,已是年老古稀。老人追寻着儿时玩耍的山路,带领我们爬上了朝北山。寒冷的秋风挂过老人单薄的衣襟,清晨的露珠沾湿了裤脚。
翻过一个山头,我们看到了海岸线。老人用手颤颤巍巍地指向一处海面,眼里充满了回忆。
白峰镇长坑村,位于宁波穿山半岛最东侧,这里最多时曾住着200多位村民,去年长坑村被整体拆迁。虽然长坑村目前已人迹罕至,但70年前长坑村民营救美军飞行员的故事,却依然在村民间口口相传。
老人呷了一口茶,缓缓的打开了话匣子。时间,跟随着老人的口述,拉回到了七十年前,1945年6月的1天,张祖清和伙伴们在后山玩耍,成批的飞机从舟山的方向飞来,伴随着一声巨响,一架飞机拖着长长的白烟直冲下来,飞行员带着降落伞落入海中,那时,打鱼的村民都被那声巨响震得不知所措,四五个胆子大的`村民把船划到了降落伞所在位置,捞起了落水的美军飞行员。
"我们都在想,怎么跟我们长得不一样?头发是黄的,鼻子长得特别高。"
迎着吹面而来的海风,老人仰着头,看着天,又陷入了沉思。七十年,多少个日日夜夜,物是人非,唯有海一浪一依旧持续不断地拍击着海岸,卷起朵朵一浪一花。海,依然是当年的海;但人,却已到了古稀之年。也许,在现代人眼中,那位黄头发高鼻梁的美国大兵只是一件或真或假的谣言,但是,在老人眼中,我却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对于战争的不可磨灭的印象。不是亲人,也胜似亲人。
"美国人起初以为是日本人在抓(他们的同伴)准备要用机槍(向我们)扫射一了我们去救的人都吓坏了要没命了就跟坠机的美国兵去说但是话都互相听不懂就比划给他看美国兵就向(飞机上的同伴)摇旗示意飞机上的门都关上了丢下一些物资(就走了)。"
考虑到日本人和伪军的威胁,村民们把美军飞行员藏到了朝北山的一间小屋里。这里的事情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只有《白峰往事》中说到:时间是1945年6月的一个午后,参与救援并留下名字的村民还有张本元、张二飞。而飞行员被救到张阿可家里后,"有人从家里拿来米饭,他也不作声,湿衣服也不肯换下。后来有人拿来刚从山里摘来的杨梅,他才伸手吃了几颗。"至于飞行员是怎么离开郭巨的,《白峰往事》中这样记载:"民国政一府郭巨乡乡长吴正才看到被救的美军飞行员……把自己乘坐的元宝篮让给飞行员,派人快速抬到镇海县政一府。"
老人停止了讲述,只是静静地凝望着海面,眼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也许,在老人眼中,他们不只是在营救一个美国大兵,而是在营救中华民族。在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里,白峰镇长坑村的村民们冒着生命危险,用行动谱写了抗日战争中的动人篇章。正是这种由普通老百姓积聚起来的力量,才促成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全中国上至首长司令,下至平民百姓,都在这场战争中变得空前一团一结。新中国的路是靠人民自己走出来的!在后来日本兵的搜查中,长坑村的几十位村民,没有透露半点消息。xxx的震撼人心之处,并不一定要在大型会战中流露;人民一团一结起来的力量,也只有在这样的小事中才得以透彻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