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v^淮安市委关于制定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灵活多样,优质资源和要素流动更加活跃,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着重新洗牌的考验;环境要素制约日益趋紧,将面临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期的阵痛,统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安全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同时,我们也要充分看到,随着"双循环"新格局的加快构建,国家支持自主创新、"新基建"等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大力实施,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战略在淮安的交汇叠加,自身区域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的日益彰显,淮安将迎来一个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拿出"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眼界和气度,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砥砺前行,拼搏实干,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境界。
"十四五"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首个五年,也是淮安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v^^v^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记^v^^v^对淮安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力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努力把^v^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
"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实现全国百强县零的突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全方位巩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创新淮安、开放淮安、美丽淮安、幸福淮安"建设由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打造展现蓬勃生机,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加快建设要素涌动、活力迸发的创新淮安。构建"333"主导产业体系,力争培育1-2个千亿级制造业产业和10户以上百亿企业,基本建成6个百亿级农业主导产业,加快打造长三角北部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主要创新指标,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效对接、深度融合,形成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化审管联动、推进事中事后监管等改革,突出抓好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形成更多改革创新淮安方案和经验,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
——加快建设和合南北、通济江淮的开放淮安。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在淮安加快落地转化,高水平推进宁淮、淮昆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中心区。进一步健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确立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建成宁淮高铁,开工建设沂淮铁路,打造高铁快运物流基地,成为辐射苏北、联通全国的高铁快运分拨中心;打造全国性内河航运中心,实现内河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翻一番;完成机场三期扩建等重点工程,开通全货机航线10条以上,成为长三角北翼国际航空货运中心。推进开发园区、特色园区创新发展,综合承载力与竞争力显著增强。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合作新领域,充分彰显台资集聚示范区功能效应,实现利用外资稳定增长,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
——加快建设清新疏朗、自然水韵的美丽淮安。深化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优化"两带三片区、一核一走廊"的全域空间结构体系。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60%,新增成片造林面积10万亩,建成国际湿地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为江苏美丽中轴和绿心地带。统筹推进古城保护、老城更新和新区建设,中心城市品质和首位度全面提高。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成60个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100%。进一步打响"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旅游品牌,促进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国家生态旅游、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长三角旅游目的地城市。
——加快建设共建共享、文明和谐的幸福淮安。大力实施就业创业富民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有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新打造3-5所在全省有影响的高品质高中,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市属医院全部建成三级甲等医院,建成3-5个省级综合类和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15分钟文化圈,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30%,实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防动员全面过硬,军民融合持续深化,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和防御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我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健康淮安、平安淮安,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全面呈现"强富美高"新淮安的基本现代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