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三步曲① 选择分析目标:明确竞品分析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竞品(业务相同或者相关的产品)② 对比和分析:按照若干维度(产品功能、交互设计、运营策略等)对产品和竞品进行逐项罗列对比和分析优劣③ 讨论和提出解决思路:根据第一步的确立的分析重点和第二步相关维度的对比进行综合讨论分析,进一步可结合时下的行业发展趋势,提出符合逻辑的解决方案思路。
至于社交平台怎样流量变现、运营策略这些就不是侧重点,简单对比即可,少花精力分析。② 选择竞品:选对了竞品事半功倍,选错了后悔一生。
竞品分析的唯一前提就是竞品,如果你竞品都选错了,浪费工作量不说,得出错误结论祸害团队那才是致命的。栗子:还是卤煮那篇文档,当初一想到移动社交,就想起微信,虽然也觉得不妥,但是加进去写了。
虽然最后也没有太多篇幅关于它,最多就是浪费工作量。但是万一卤煮脑袋一热得出了个结论说"陌生人的有效方法是摇一摇和漂流瓶,因为微信体量很大,所以建议移动社交产品必须加这俩功能",那岂不是被前辈笑惨了(逗你的 - -)。
那怎样正确选择竞品呢,所谓知己知彼。首先是要知己:如果是立项阶段,就要清楚目前市场趋势在哪里,用户需求,产品定位等。
如果是大规模迭代改版,可能会倾向旧产品的不足之处以及新兴产品的特点等。这里介绍刘津前辈的一个选择竞品的高效方法,如下图。
该方法相对比较严谨和复杂,实际运用还要看报告的需求来灵活使用。对比和分析对比和分析是竞品分析的内容主体,一般有两个点需要着重注意:① 分析维度竞品分析,可能会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战略定位、盈利模式、用户群体、产品功能、产品界面(交互方式、视觉表现)、数据和技术等,对于不同目的的竞品分析,会有所侧重,这和第一步中确定分析目标相对应。
而着重UE角度分析,可以参考《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的相关理论(将UE分为5个层面),实际写报告时候,将相应内容填充即可。② 分析准则无论是做哪个维度的对比,都需要基于相同的标准(准则),才能作出合理的分析。
不过这对于一般的产品功能来说,没有成文的规范,大概做到"相同的操作系统,同一时期的版本,同一地区的版本等"即可。而做交互分析,可能需要严格按照类似"十项可用性准则"之类的法则来做:1,一致性和标准性;2,通过有效的反馈信息提供显著的系统状态;3,方便快捷的使用;4,预防出错;5,协助用户认识,分析和改正错误;6,识别而不是回忆;7,符合用户的真实世界;8,用户自由控制权;9,美观,精简的设计;10,帮助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