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花市何处有?的士直驶望海村。"星期五,我与爸爸到江北观音桥的望海花市去开了一番眼界。
刚进花市,一股淡淡的花香味迎面扑来。接着听见了鸟叫声和人们贩卖物品的吵闹声。我想:"花市人真多,可真是热闹啊!"我随着爸爸走了进去,那鲜艳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的双眼,使我的眼睛迷蒙了,这一丛,那一簇,让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和爸爸一边挪着小小的步子,一边观赏一些奇花异草。有绿叶镶嵌着像猫眯眼睛的斑纹,叶底是紫色的,叫"钻石猫眼";有像狮子头的"三色堇";还有能捕捉虫子的"猪笼草"……我在花店里看见了许多鲜花的种子,我很感兴趣,并购买了既害羞又含蓄的含羞草和碧绿的宝葫芦花种。
走过花店,我和爸爸又进入了观赏鱼市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画卷。那一条条可爱的小鱼儿轻巧地穿过颜色各异、形态不一的珊瑚,那珊瑚似乎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小鱼跳起了"摇摆舞",我在鱼缸前看得津津有味。我还发现了一些不曾见过的小鱼。有身体很长爱左右摇摆的龙鱼;有尾巴像剪刀身体漆黑的象鼻鱼;有全身血红,犹如一簇火苗的血鹦鹉……
"叽叽喳喳"这叫声连续不断,原来是一家鸟店发出的声音,我走进去瞧了瞧。有活泼的小麻雀;惹人喜爱的八哥;全身白如雪,犹如一团棉花的鹦鹉……
清明节逛花市的人可真多啊!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来购买美丽的鲜花,去祭奠先逝的亲人,以对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挂念。我为这文明、古朴的民风而感到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国人要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清明时节――家祭无忘思乃翁。
向往已久,翘首以待,心不曾放弃。太久了,光阴不待。不敢对镜,华发几茬,思念已瘦,门窗久闭,蛰伏在冬日的僵壳中虚度。似曾有约,为何在最寒冷的隆冬,依旧难舍暖风和日,卷缩在被窝也抹不尽残存的一树花香,那一池残荷总在睡梦中倾城。无数次走上柳堤,怕错过第一片鹅黄绽开。
残雪初溶,寒风犹厉,我在寻找那双踏青的草鞋。无数次嘲笑痴心太急,总按捺不住那分痴情。怀胎的圣母守着她的节拍,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旷野游走,等待她分娩一个崭新的春天。春天来了,悄无声息,我依然在寒风中伫立,痴迷地守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打开门窗,春风扑面,室外已满目春光。急急切切直奔大龙山,哦,游人如织。研墨,铺展春天的画卷;落笔,记录春光妖娆。雄伟壮阔的大龙山就在眼前,群峰高矗,巨石凌空,如浪打潮涌一般,沿长江逶迤信步。暖阳初照,黛色如烟,神秘而挺拔。传说大明天子兵败逃亡,藏匿此山,遇山僧搭救,登基后在此敇封寺庙,至今遗迹尚存,香火旺盛。此时心不在山,暂且不论。
前行不远,一湖绿水碧波荡漾,像一块美玉镶嵌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烟波浩渺,波光粼粼。极目远望,湖光潋滟,青山倒映,天光水色,美不胜收。这是石塘湖的印象。轻描淡写,秀丽端庄。忍不住捡起一块石片打起水飘,孙子立马仿效,逗得水花四溅,乐不可支,久久不肯离去。
又行数里,车在一片桃林边停下,果然是"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寂寞的田野,"一树繁花夺眼红。"就在车内欣赏"小桃枝上花无数,"姹紫嫣红。就这么"一朵一枝随手发,"整个山坡披上了红霞。走入桃园,好奇,疏林桃枝有花无叶,误以为是腊梅,一簇簇扎堆,串攒怒放,热烈而娇艳。一阵轻风踏过,顿时暗香浮动,怪不得古人写下了"妖姬满髻插,酒客折枝传"的诗句。我攀住一枝,闻了又闻,惊飞一只蜜蜂。拾起几片残叶,想看看它历寒冬后的样子,不经彻骨的痛,哪有如此妖娆的红。
穿过一片菜地,爬上一座小山头,登高远眺,满眸春色。啊!原来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如此美丽!成片的油菜田一往无际,山坡上,洼田里,遍地金黄,不用泼墨自成画,奇观!壮丽!震撼!这是春风织就的锦缎,春雨润泽的绣品,还是画家笔下的`长卷?这就是我们的家园。满园春色,金光灿烂,一片桃林点缀其中。阳光照耀,轻风流云,一川锦绣,金涛翻滚,把大地打扮的花团锦簇。那是花吗?内心突然冒出一句蠢话。想了又想,它是花,也不是,就是我们常吃的水果蔬菜,盛开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它们很普通,但我又觉得很高贵,高贵的不仅是金子般的色彩,而是被春风润泽出的高贵品质。假如你也身临其境,也一定会被这些桃红柳绿所打动,它们开得精彩,开得热烈,开出了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踏青归来,难抑心中的激动,念着那些花,想着那些草,不以渺小而不发,不以普通而不艳,这种精神值得倡导。
走入春天,在盎然的春意中,看桃红十里,听麦苗拔节,把根扎入三月的泥土;走入春天,闭目凝眸,体会一片云的温度,一朵花的芳香,打开心扉,掬一袭阳光于心。踏青,赏春,享受春天的华丽,不能只做看客,要感受植物那分初心,采一枝菜花的金色,开出人生的灿烂,袖一束桃花的芬芳,让生命绽放一片火红,把我们的家园打扮得更加富足妖娆。江山如画,仍需景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