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所谓的三段任务策略指的就是:在确定任务的执行量级(做多少)的时候,我不会像有些同学一样,上来就给自己的任务卡上一个死标准。
而我会以规划中的任务量(正常量)为基准线,设置一个最低执行量级(基本量),和一个最高执行量级(冲刺量)。
这里所谓的正常量指的就是:我希望我明天达到,并且我也确实能做到,也应该做到的计划安排。
而基本量指的就是:如果我执行的当天,出现了超出计划外的事情,或者我的身体状态极其不舒服,完全无做事心情的时候,那么我能把任务砍到我能做到的量级或者做小量级。
而最后的冲刺量则指的是:如果我当天的状态不错,比如进入了心流,人逢喜事,或者原定的任务完成速度超出预期,那么,我可以趁热打铁给自己加大任务量级,完成超出原计划任务的量级。
于是乎,有了这么一个部署任务的策略之后,我的做事的灵活度又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一切正常的状态下,我会按照既定的计划【正常量】的标准去做。
而一旦我的身体或者情绪状态出现问题,那么我就会根据当下的情况,计划大刀阔斧的给砍到【基本量】,只留下几件,甚至一件必做的事情,来降低这个执行的压力,让我确保不会被任务吓到,还能继续做下去。
这样既能让任务与我当下的状态匹配,也能保持住执行的基本盘,而不是完全由着性子,不想做就干脆全撂挑子了,形成一种执行完全看当下心情的恶习~
而当我状态不错的时候,如上所说,比如进入了心流,人逢喜事等情况,那么我就会趁热打铁,不拘于原来计划的限制,利用这股劲,完成超出原计划的任务量级~
如此,让整个计划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完全与我们的生理情况发生完美匹配~
在执行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砍计划,降低执行的压力值,同时维持执行习惯,而在状态大好的时候,趁热打铁,把这种稀缺的好状态给利用到淋漓尽致。
这部署任务的模式,就是与我们前面『五维时间策略』相辅相成的『三段量级策略』~
当然,你这里可能还会说,『五维时间』和『三段量级』确实可以让我们计划的灵活性以及身体状态的适配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但是如果我们的本能利用最小量级这点来给自己找理由,天天砍到基础量,这样我们心理的压力是小了,身体也舒服了,那么这个做事的效率不就保证不了了嘛~
本来按照计划一个周就能完成的事情,经过这么一搞,那么这个执行进度又会变成猴年马月啊......
因为除了上面所讲到的以"天"为单位的『小周期部署任务的策略』,我们还有一个与之呼应的『大周期任务配置策略』,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