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例讨论提早发给学生,学生按教学进度要求的内容及早认 真地做好准备(查阅各种资料,准备发言稿)。
2、讨论时以组为单位:第 1 组,医学诊断专门化(医科楼第 3 教室);第 2 组,临床班 1-36 号(医科楼第 4 教室);第 3 组,临床 班其余同学(医科楼第 5 教室)。
3、每组中以 12-13 位同学为 1 个小组,讨论时由教师临时指定 小组内一位学生发言,其余同学补充,发言后带教老师给小组内每一 位同学打分,作为病例讨论成绩。
4、病例讨论成绩,纳入总成绩(指定发言同学的成绩作为本小 组每一位同学的成绩),我们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要认真做好准备,以 免影响全小组同学的成绩。
5、每次讨论结束前教师进行小结或提出问题,由同学们继续查 阅资料后自己回答问题。
6、细菌学各论所有内容均要求同学们按自学指导提纲要求进行 学习,这些章节同样列入本门课程考试范围。
病例讨论作为课程改革内容,请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改进, 谢谢!
病例讨论病例一:
李 X,男,48 岁,发热胸痛伴咳脓痰三天,急诊入院。
患者三天前突发高热寒战,胸痛如针刺样,呼吸时加剧,咳嗽且有粘稠脓痰,有时带血 丝。两天前右膝肿痛,行走不便。发病一周前左乳外侧皮肤有一疖子,曾自行挤压过,既往 体健。
入院检查:T:℃,BP:120/70mmHg,急性面容,神清,烦躁,气促,右锁骨下皮肤 具有 2×2cm 炎症肿块,无波动感。胸部叩诊浊音,双肺可闻及湿啰音,腋下有磨擦音,心 音正常,腹软,肝脾仅可扪及;右膝关节红肿,有压痛,活动受限。
X 线检查:双肺呈大片状阴影,肋膈角钝圆,无明显积液征象。
3, 中性粒细胞占 83%,且伴核左移。血培养+"药敏"。 诊血常规:WBC:48000/mm 断与治疗:初诊为败血症(病原菌待查),给予氧氟沙星、先锋Ⅳ(静滴),两天后体温 仍 39℃,血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再送血培养及药敏(寒热发作时采血)并加服红霉素,第二 次血培养有金葡菌生长,对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耐药,对氧氟沙星、苯唑西林、先锋 Ⅳ中度敏感,对泰利必妥、头孢曲松(菌必治)、利福平、万古霉素、红霉素高度敏感。停用 氧氟沙星、先锋Ⅳ,改用泰利必妥、菌必治,继续口服红霉素。
入院第九天,肺炎、关节症状均已改善,但病人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日十几次,
+ 球菌(病理证实粘膜样物为坏死 水样便夹有粘膜样物,涂片染色镜检满视野 WBC 并有较多 G 肠粘膜与纤维素形成的假膜,其中有葡球菌),粪便培养结果: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对 红霉素、卡那霉素、甲氧西林耐药,对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头孢唑啉敏感,停用红霉素, 改用敏感药物并辅以活菌制剂(整肠生、常乐康等),一周后痊愈出院。
2、挤压疖子,使用抗生素与本病发病有关系? 3、金葡菌性肠炎如何发生?从本病例应吸取何教训?
病例二:
杨 X,男,21 岁,某酒店餐饮部主任,因高热,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乏力—周入院。
一周前开始发热,午后高达 40~41℃,伴腹痛,腹胀便秘,无恶心、呕吐,不思饮食, 全身乏力,曾作上感治疗,用药不详。
入院检查:T:℃,P:88 次/分,R:28 次/分,神清、表情淡漠,消瘦,重听;舌 尖红、舌苔黄厚;右胸前皮肤有数个淡红色皮疹,压之退色。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 ,剑突下 2cm,质软有轻度触痛,脾肋下 2cm。
血常规:WBC:3000/mm3 ,中性占 56%,淋巴占 38%,单核占 6%,未见嗜酸细胞, EC 直 计"0",入院时血培养阴性,肥达反应结果:T01:160,THl:80,PA1:20,PB1:20,入 院后第七天再复查肥达氏反应,结果 TO1:640,TH1:640,PA1:20,PB1:20。
思考:1、最初的诊断是什么?根据是什么?为何血培养阴性,WBC 总数偏低?
2、入院时肥达试验,与第七天肥达反应结果说明什么?该患者除做肥达反应, 还可做何检查?为什么?
病例三:
赵 X,女,32 岁,因发热、胸痛、咳嗽、血痰一周入院。
近三个月来有低热、午后体温增高、咳嗽,曾在本单位诊断为"感冒",予以抗感冒药、先锋霉素等药治疗,疗效欠佳。一周来体温增高、咳嗽加剧,痰中带血。半年来有明显厌食、消瘦,夜间盗汗。2 年前怀孕 6 个月时,曾因泌尿系统感染住院治疗,余无特殊。
入院检查:T:38℃,P:88 次/分,R:28 次/分,发育正常,营养稍差,消瘦,神志清 楚,查体合作,胸部检查,右下肺扣诊清音,左肺扣诊清音,听诊右下肺呼吸音减弱。胸部 X 线平片检查可见双肺纹理增粗,散在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阴影,右肺尖有片状阴影。取痰液 作细菌培养和抗酸检查均为阴性,PPD 试验强阳性。再次取痰送检,经浓缩集菌后涂片,抗 酸性细菌阳性。经检查后该患者确诊为肺结核(右上肺),即使用雷米封、乙胺丁醇等抗结 核治疗。该病人家中有 2 岁小孩,病人家属询问小孩是否已被传染,须行何种检查才能确定? 如何预防?
2、该患者入院时痰液作细菌培养和抗酸染色均为阴性,而再次用浓缩集菌为什 么为阳性,说明什么?
4、病人家里小孩怎样才能确定有无被感染?怎样预防? 5、怎样切断传播途径?
一、球菌种类:根据革兰染色、G 球菌、G 球菌有哪些?
1、形态与排列特点,典型的葡萄串状排列在何种环境下产生?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
3、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指标? 4、何谓 SPA、其特性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5、抵抗力特点、常见耐药菌株,其耐药性有何特点?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内传播? ㈡、致病性:
3、葡萄球菌引起化脓性感染有何特点? 4、引起假膜性肠炎的原因,怎样控制? 三、链球菌: ㈠、生物学特性:
1、形态、排列、染色的特点,长链状排列在何种环境下形成? 2、培养特点(营养要求、菌落特点)
4、分类的依据与种类、常见致病性链球菌有哪些? ㈡、致病性:
1、主要的致病物质。 2、所致疾病:
⑴ A 族链球菌 ⑵ B 族链球菌 ⑶ D 族链球菌
3、比较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化脓性感染的特点。 ㈢、抗"O"试验的原理、意义与结果判断。 四、肺炎链球菌
甲型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主要鉴别(生化反应)? 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五、脑膜炎奈瑟菌
致病性(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带菌率高,发病率低原因? 六、淋病奈瑟菌
致病性(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怎样控制? 如何预防新生儿淋菌性眼炎的发生
七、以脓汁标本为例,试述球菌微生物培养的方法。
第十一章 肠道细菌
一、试述肠道细菌的种类、共性与主要特点;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肠道细菌鉴别指标。 二、大肠杆菌:
1、培养特点; 2、生化反应特点; 3、抗原构成。
㈡、卫生学上检查指标:饮用水、食品等检出大肠杆菌菌群数作为是否污染的一个指标。 ㈢、大肠杆菌与机体的关系:
1、正常菌丛与条件致病菌(构成正常菌丛、菌群失调症、条件致病菌); 2、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作用。 三、志贺菌属(痢疾 B 属)
1、主要生物学特性(无鞭毛、生化特点)? 2、分类原则? 3、致病性(致病物质、传播途径、健康带菌者的作用)。 4、所致疾病。
5、进行细菌标本收集、检查注意事项。 四、沙门菌属
1、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生化特点、培养特点)。 2、分类(抗原结构与分类)。
3、致病性(传播途径、致病物质、健康带菌者的后果)。
⑶ 细菌在体内扩散以及与标本取材的关系。 4、微生物学检查原则:
⑵ 肥达试验(原理、结果判断及注意事项)。 五、变形杆菌
㈠、主要生物学特性(迁徙生长、尿素分解)。 ㈡、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㈢、菌体某些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抗原交叉反应(外斐氏实验)。 六、霍乱弧菌:
㈡、培养特性(PH、弧菌属选择培养基)。 ㈢、抗原结构与分型。
㈣、致病性(传染源与传播途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㈤、防治原则。 七、副溶血弧菌
㈠、形态、染色、排列 ㈡、培养特点。 ㈢、所致疾病。
一、破伤风菌:
㈠、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排列、培养特性、抵抗力) ㈡、致病性:
1、厌氧性伤口的形成条件。 2、致病特性与致病机理。 3、免疫性。 ㈢、防治原则: 1、一般预防; 2、特异性预防; 3、特异性治疗。 二、产气荚膜杆菌:
㈠、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排列、芽孢特点、培养特性)。 ㈡、致病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㈢、防治原则(一般预防、特异性预防与治疗)。 三、肉毒杆菌: ㈠、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排列、芽孢特点、培养特性)。 ㈡、致病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㈢、特异性防治。 四、无芽孢厌氧菌: ㈠、种类分布。 ㈡、致病特点。 ㈢、所致疾病。
1、形态、染色、排列、特点(菌体粗细不一、一端或二端膨大;排列不规则呈英文字母或栏栅状;菌 体着色不一,有异染颗粒)。 2、培养特性
3、抵抗力(掌握抵抗力与疾病控制关系)。 ㈡、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外毒素的致病机理以及与疾病的关系,早期→假膜脱落→窒息;晚期毒素对心肌等毒性 作用)。 2、所致疾病 3、免疫性: ⑴、免疫特点
㈢、特异性防治(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及特异性免疫)。 二、分支杆菌属
㈠、种类:掌握抗酸染色步骤、原理及镜下观察。 ㈡、结核杆菌:
1、主要生物学特性?
⑴、形态、排列与染色性特点? ⑵、培养三大特点及菌落特点?
⑶、结核菌的结构与抵抗力的关系、特点?对结核病人排泄物如痰液怎样处理,怎样控制结核杆菌耐 药性? ⑷、变异性(毒力变异、何谓 BCG、有何作用、耐药性变异) 2、致病性:
⑴、结核杆菌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⑵、主要致病物质(脂质作用)
⑸、结核菌素(OT)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与实际应用。 ⑹、结核的微生物检查(以痰液为例说明)。 ⑺、特异性预防。 三、麻风杆菌: ㈠、形态、排列、染色性。
㈢、微生物学与检查原则,查找涂片染色有无判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