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費次定理",操作目标的尺寸和距离决定了手指到达操作目标的时间。因此,距离人手原本位置很远的操作区域会比离得近的耗费更多时间。在我这一代人学车的时候,基本手位是放在2点钟和10点钟的位置。当安全气囊和小尺寸的方向盘更普及的时候,国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更改了建议,说3点和9点钟位置才是更安全的手位。对这两种手位来说,最好的屏幕控件位置应该是在屏幕左边缘,靠近司机右手边的地方。然鹅,S车型的控件都在17"显示屏最下方的位置——这是第二差的位置(第一差的位置是屏幕的右边缘)。
把控件放在屏幕最下面还意味着人们把视线从前挡风玻璃挪到菜单区域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样在司机忙着使用触屏操作的时候,就更没可能通过眼角余光注意到道路上的突发情况。
另一个跟去到目标的损耗时间相关的因素是目标尺寸的大小:按钮越大,越容易被碰到。然鹅,在特斯拉第9操作版本里,他们决定把这个目标按键变小(猜测是因为想在可见的菜单栏放进更多的按钮键——操作版本8里有七个按钮,而版本9包含十到十一个)。这是很多移动端设计师不得不做的尝试,但非常遗憾的是由此得出的设计并不实用。
为了能让人们快速的从屏幕上读取到信息然后过渡到下一个任务,车载屏幕上的文字应该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易读。凡是太小的文本、文本背景太过复杂、或与背景的颜色对比度太低等,都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然鹅,特斯拉的地图应用会始终显示在所有其他应用的背景上,所造成的结果是屏幕最上方的状态栏因为跟地图上的文本内容混合而变得可读性很差。更有甚者,一个色彩鲜艳的地图背景穿插在两个应用的窗口之间其实是【跟当前任务】非常不相关的(并且可能很有干扰性),正如下图所示。另外事实上,任何一个应用都没法放到屏幕最上层的位置这件事本身不仅夺去了用户的控制权(与10个可用性原则相违背),并且还是一种浪费,强迫用户去关注在屏幕顶部携带信息量很少的地图部分。
背景的地图也让用户跟其他应用进行交互的时候更容易出错:如果你想把一个应用的窗口变大,就必须从窗口的上部边缘进行拖曳。但如果你不仔细把手指放在窗口拖曳柄上的话,就什么反应都没有——因为系统就会认为你在拖动地图,而不是把窗口进行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