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季节,特别引起我们对柳树的注意,那就是寒冬乍来和残冬将尽的时节。年复一年,我渐渐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
历来的人们对于柳树不知作过多少描绘和评价,但意思大抵都侧重在一个字上,那就是"柔"。
《诗经。小雅。采薇》中有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依依",就解作"柔也"。此后,以柳树状柔美,妩媚的景物,寄缠绵悱恻的情怀者,更是多不胜举。
如果单讲姿容体态,柳树也着实很柔弱,千丝万缕,轻盈委婉,同刚直,壮烈的情调,确乎是迥然异趣。然而,刚柔相济,在自然景物中,刚与柔并不一定相互抵牾,倒往往相映成趣。
二十多年前,我曾在仲春时节到过洛阳龙门,伊阙景色,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巍峨的东西两山,双双对峙。烟波浩渺的伊水,在两山间汹涌奔流。山苍苍,水茫茫,雄浑恢宏令人神志飞扬。再看伊水岸边,几处细柳低垂婷婷袅袅;水中柳影摇曳,婀娜多姿。岸上岸下,形动影随,好像对镜凝睇的少女,又如舞袖飘飘的仙子。这轻盈柔美的风姿,为山河增添了多少妩媚!
但是,轻柔并不是柳树的全部特点,柳树的性格,还有坚韧不屈的一面。说来也许荒唐,树木有时也和人似的,要在特别的时刻,方才显出它特有的品行。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时序更替,寒暖骤变,正是自然界大动荡,大变迁的特别时刻。在北京,这种变化尤其显得急促。每年的寒冬,似乎都是突然降临,刚刚还风和日暖,刹那间,塞外寒风像冲破牢笼的猛兽,狂呼怒啸,狼奔豕突而来,自然界顿时陷入一场无情的洗劫,真是个"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许多看上去比柳树坚实,强壮得多的树木,顷刻间都变得枝残叶凋,褪下葱茏的装束,现出摧败的模样,没有胆量和风霜较高下。倒是姿质荏弱的柳树,身处逆境,从容应变,披一身碧绿翠带,在风矢霜剑中奋力支撑。历来被视为弱者的柳树这时却成了临危不惧的强者。虽然比不得经冬不凋的松柏,却也表现了以弱御强的精神。树木中如果也流行着各种不同的处世哲学的话,那么,难免会有一些树木,要讥笑柳树枉作徒劳的动力,不知变通之道,是老实疙瘩死心眼儿。果真如此,那一定会有另一些树木,赞美柳树在风云变色的时刻,坚贞不屈,临难从容,值得景仰和仿效。
有句农谚,说是"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其实,五九,六九在北京,还是相当寒冷的,冬将尽而未尽,春欲来而未来,加上严寒潮不时南袭,河面一片冰封。这时候,许多树木挺着光秃秃的枝杈,过着"冬眠"的生活,似乎是在不动声色地静观时局的变化。直到春晖融融,冬寒尽消,大局已定,万无一失,才肯发嫩条,吐新芽,铺叙锦绣文章。这些迟迟不肯发芽的树木,又大抵是落叶甚早的树木,退不为人后,进不为人前,它们倒真够得精明练达,老成持重。再看那柔弱的柳树吧,在寒冬余威尚盛时节,就早早苏醒过来,望着冰冻的河面,迎着凛冽的寒风,它微微察觉出一丝春意,于是,不顾一切地率先吐翠,淡淡地披起娇黄嫩绿的新装。沿河望去,枝梢间烟纱雾彀,一片生机,这情景仿佛一首动人的歌,一首热烈向往春天的歌,一首报告春的信息的歌,一首表达美好信念的歌。我在想:既然迎春花被人称作报春花,那么,柳树可不可以叫作报春树呢
春来了,万千柳枝在春风中袅袅舞动。柳树是热爱春天的,春天也是热爱柳树的。
秋天,比春天更有欣欣向荣的景象,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美丽,然而,硕果累累的秋色却透着丰收的喜悦;秋天,比夏天更有五彩缤纷的景象,枝叶茂密的夏天虽然迷人,可是,金叶满树的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