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6. 人称代词,例如: ①具答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之:代指桃花源人。
7.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隆中对》)
8. 为: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17.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记》)
18.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0.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21. 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
22.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例如: ① 渔为甚异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为非常惊异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的情景。
23. 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25.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32.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34. 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例如:
36.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山市》)
38.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40.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42. 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例如:
4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9.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隆中对》)
51.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52.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不必译出。
53.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核舟记》)
57.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廉颇蔺相如列传》)
60.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