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实践证明,还田的秸秆粉碎的越细越好.一般以切成5~8cm长的小段为宜,否则不易覆盖,更不利于腐烂.秸秆还田采用机械作业时要求拖拉机用低档作业,这样可以增加粉碎时间和切割次数.在刚刚收获后趁玉米秸秆青绿、含水量大时进行粉碎容易保证粉碎质量.另外,秸秆腐解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机酸,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吸收功能.为此,在酸性土壤中要施入适量的石灰,以中和有机酸并可促进分解.在秸秆腐解过程中如果土壤通气状况不良会产生植物毒素,可能抑制种子发芽,伤害作物根系.应该注意采取耕作措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秸秆还田的技术性较强,弄不好会收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造成减产.各地在应用这项技术时应该摸清在不同气候(温度、降水)、土壤条件(土壤类型、质地、肥力)和生产水平条件下秸秆的腐解情况,确定适宜的翻压时间、翻压数量、补氮数量,并选准过硬的还田机具.进一步探讨加速秸秆腐解的各项技术措施,查明还田的增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便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这项技术.
[1]王敏强,闻杰.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及易出现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8,(8):151.
[2]刘秋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5):16-17.
[3]吕小荣,努尔夏提·朱马西,吕小莲.我国秸秆还田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J].现代化农业,2004,(9):41-42.
[4]刘娣,范丙全,龚明波.秸秆还田技术在中国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8,(6):404-407.
总结:本文关于秸秆土壤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