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的问题非常清晰。考什么(四层)?考必备的知识、考关键能力、考学科素养、考核心价值。
必备知识首先是基础知识,是教材知识,是在教材中有明确体现的,占比60%。38题是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及措施,是经济生活最核心的知识。39题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40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文化的作用、教育的功能等都是教材和政治学科最基本的原理。但在评卷中这部分的问题最多,丢分也最严重。企业经营措施写不出教材上的基本观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写不清楚,写成认识、实践,写成社会意识,写成意识决定物质等。
关键能力就是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8题从三个方面,考察学生的关键能力。一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即正确解读信息得出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的经营压力。二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分析成因,得出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成本增加,难以通过下游产品的价格,提高而被消化的结论。三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即通过系统思维得出控成本,提质量,促营销等方面的解决产业链中下游中小企业应对困难的办法。阅卷中发现学生不能很好的审清设问中压力、成因、措施间的逻辑层次和关系,把是什么的现象说成成因,把成因说成现象。答案要么不能分清层次,要么两个问题一个答案,重复无效。措施也不能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而是机械的背诵模板。答案不能体现分析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依据。
关键能力包括五个方面十个词:即辨别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通过近3年高考题来看,38题经济着重考查辨别与判断,分析与综合能力,较少涉及推理与论证。几乎没有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39题推理与论证能力考查明显增多,40题哲学与文化探究与构建及反思与评价明显高于经济和政治模块。已今年40题为例,阐述论证的知识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这是论证的理论依据。其次,某小学开展的"开心农场"劳动实践探索成果是论证的事实依据。推理得出开展实践探索活动要遵循客观规律客观条件,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成功的探索离不开正确政策、正确意识的知道。文化题根据材料和设问的信息,论述文化对人的作用,教育的功能,劳动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反思和评价__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精神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这也是40题材料情境的第一段文本的意义。
学科素养是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39题以近两年我国推出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若干举措为素材,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等思维方法,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综合国力,改革和开放的关系等维度,深刻领会这一举措对我国及世界的重要意义。该题情境全是对外开放的措施,而设问是说明举措的重要性,答好本题学生除了扎实的知识体系,还要理解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既要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视野,还要有助推国内深化改革的系统思维。在试批环节中极少有学生能从经济角度阐述改革与开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