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仅仅是一个民营企业,看到满车间的"巨无霸"、"大力士",再看看目前湖北叫得响的民营经济,心理面顿时有种不安。他们让湖南挺起了工业脊梁。
(可参看稿件:县域经济看长沙 建机托起中部六省第一县
武汉14亿元地铁株洲造 湘江大地昂起工业龙头) 江西:森林省份破解发展难题。江西满眼都是绿色,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全国仅次于福建。在赣采访期间,正赶上当地领导换届,因此江西的采访时间最短,也难以深入。南昌副市长接受媒体专访的时候提到:"南昌是中部唯一可以粮食自给自足的省份。"听到这里,我在想这到底是幸福还是悲摧?这是江西的缩影,江西在中部六省经济排名靠后,省会南昌的GDP也仅有2000多亿。
或许地理位置、交通、政策的原因所致,江西工业并不发达,但是他们始终坚持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线,宁可穷不砍树。在小兰工业区,我们看到大批新型的环保、绿色产业在不断壮大,新能源汽车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在景德镇,过去灰蒙蒙的天变蓝了,资源枯竭的千年瓷都打起了旅游牌。过去5年,江西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0%,"一升一降"凸显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为经济持续发展进一步打牢基础。江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抓手,破解着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
看到江西做的事情,我不自觉想起了灰蒙蒙的武汉和楚报不久前报道的沙湖缩水20%的报道。
(可参看稿件:千年瓷都转型大跨步 旅游工业扛起复兴大旗(组图))
安徽:中部六省中的"沿海"省份。走在合肥的路上,突然看到一个标语:"东临大海",不禁笑了。安徽可以说是最不愿意被冠以中部名号的省份,翻开地图无论怎么看,安徽都更像是一个东部省份,至少安徽人是这么觉得的。地理位置的优势,让安徽在中部崛起和沿海产业转移的战略中占据优势。
在芜湖,我们看到了奇瑞自主创"心",研发出世界顶尖水平的发动机,近年来,奇瑞汽车出口一直占据国内第一。他们最早也是从上海通用迁徙过来的,或者可以说安徽承接的最早一批产业转移项目。在合肥,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斥资12亿挖深、拓宽一条城中河道派河,只为一个工厂生产出的产品,能够顺着派河运往长江,这也是熔安——世界最大规模船用发动机厂落户内陆城市合肥的谜底。
科学承接转移是安徽的关键词。在走访中,经常听到领队官员在说不捡破烂,不破坏环境,不造成产能过剩的"三不经"。如今,八百里皖江处处都有着承接意识,并且为产业转移提供资金、政策支持,今年一季度,占安徽国土面积54%的皖江示范区,实际利用外资高达亿美元,实际引入省外境内资金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
湖北:最有潜力和智慧的中部省份。最后来说说家乡,调查了就有发言权,湖北当之无愧是中部六省经济最具潜力者,撬起中部六省的支点,非湖北无疑。荆楚大地有着其他各省无法比拟的科教优势,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是武汉光谷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源源不断跳动的强劲脉搏。
采访团在光谷生物城采访,仅仅是处于孵化期的两个小企业就让六省媒体团大开眼界。这些新鲜事物,是他们在别的省份是看不到的!这点足以让我们湖北媒体自豪。
湖北的科教优势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让光谷成为了中国高新产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无数实验室的成果在这里得到尽情的延伸。抛开在汉大批的央企,武汉光谷密密麻麻的成长性高新企业,都在为这个城市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湖北的最大短板就是民营经济不够强势,领衔的九州通以及卓尔,一个规模大但是盈利能力不够,一个是土地运作的产物,缺乏湖南三一重工这种实实在在的工业支撑。民营经济的落后反映到县域经济上,湖北的县域经济理所当然在中部垫底。
中部六省采访中,每个省份呆的时间都很短,到了采访地就是"挂眼科",所以每天都会参观大量企业,获取大量资料。此时,如果不能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很容易造成见到别人讲解就倾听记录,看到材料就收集,一到晚上就睁眼瞎,不知道如何动笔的局面。
这回的采访,我深有体会。每到一个省份,从拿到行程表那刻起,我就查阅将要参观的企业资料,根据各省发展情况选择自己要报道的角度,从而确定自己将要重点采访的企业。
到达采访地点,采访团往往一拥而上,围上对方的新闻发言人七嘴八舌问起来,我得出的经验是,这个时候先不说话,认真记录记者团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重点是数据,根据采访主题,关注"节能"、"自主创新"、"转型"、"核心产品"、"最大"、"产能"、"规模"等等关键词。等到别人提问较少的时候,顺势提出自己稿件中还需要补充了解的内容,结合湖北和武汉来深入。在株洲采访南车的时候,得知武汉地铁来自株洲,我就顺势将问题往武汉地铁制造周期、总金额、地铁特点、节能环保等方面引导。
任何一个被采访者,一定要获取联系方式,这样在回头写稿时,遇到不清晰的数据、资料问题可以补充采访。我在写湖北禾元科技董事长的稿件时,曾在晚上10点多与他私下电话聊天半个多小时,这种电话采访,可以让受采访者比较轻松,聊起许多白天"群采"时因紧张和忙碌而没聊到的信息。
写稿子的另一个收获是:要多与宣传部门做朋友,争取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山西长治采访中,我感觉到资源大省谈转型发展,如果不谈"煤",稿件会不够典型。这个时候,我和湖北卫视的同志与当地宣传部门进行了友好沟通,最终说服他们单独派车送我们两家媒体前往距离长治100多公里的襄垣煤矿。在那里,我们深入煤矿聚氯乙烯生产线实地采访3个多小时,见识到了襄垣煤矿通过煤化工产业链的延伸走出一条循环经济、零排放的新路子。
带着襄垣煤矿的独家收获,我们在宣传部的带领下回到长治与大部队汇合。这种采访具备独家性,稿件内容会更丰富,更切合主题,但是一定要注意避免不要影响其他采访团成员。
巡回采访是个体力活,出门在外招呼好自己也很重要,只有懂得劳逸结合才能顺利完成工作。
刚到太原第一天,得知要坐大巴穿行5000多公里,我就赶紧给自己买来一个气垫,好让自己在车上睡觉舒适点,很管用,离开山西的时候,全团人人都买来一个套在自己脖子上。
写稿子经常熬夜,巡回采访当地应酬也多,几乎天天都得到凌晨1点左右睡觉,早晨往往7点就要起床,很疲劳。采访团成员抵达河南的时候,已经有包括总领队在内的4个人感冒发烧。除了在车上补觉维持体力外,要尽可能吃好一日三餐,有不舒服的苗头绝不逞强,早点休息。
最为关键是调整心态。漫长的车程容易疲劳,与其他成员打成一片不仅可以多结识朋友,也可以通过他们了解更多的各省省情,互相学习。23天的采访,采访团大多人都互相结为朋友,闲暇时一起娱乐,工作时相互配合,这个过程因为更多的朋友变得更加轻松。
这次的采访最大的不足是,过于匆忙,虽然稿件均为原创,但是很多稿件写的不够精致。例如,山西的综述稿件,通过三个事例,从三个角度讲了山西转型跨越的做法,但是最后依然没有跳出山西结合本省,显得不足。照片有时候忽略了其他新闻要素,拍的照片中只有产品,缺乏工作人员,提供的照片就没有生气,信息量太少。稿件量还是不够,平均2天仅发一篇稿件。不擅于从资料中总结。例如河南的采访,由于郑东新区安排的参观均为艺术馆、音乐馆和规划局介绍,缺乏实体,因此我感觉没内容,然而湖北日报同事却根据资料写出一篇《玉如意拨打金算盘》的妙文,虽然多位资料总结,但是我这方面确实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