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介绍自己的科研方向:由于导师可由学生与教师分别协商确定,或由各系《论文评审专家小组》协调指定,为此,导师必须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科研工作背景及科研成果,以利师生双方选择导师和学生。
必须熟悉自己指导的课题内容:论文选题一旦经系《论文评审专家小组》审定通过并报院《论文评审领导小组》批准后,指导教师应及时做好以下工作:下达论文任务书,审查选题理由并提出意见,为学生推荐参考书目,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等。为此,指导教师必须熟悉自己指导的课题内容,掌握有关资料,以利指导工作的顺利进展。此项工作应在第七学期内完成。
指导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条件,指导学生指定、安排周密的毕业论文的进度计划。此项工作应在第七学期内完成。
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见面,填写4-6次论文指导工作进度表,检查、指导、督促学生的论文写作进度,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
指导教师要主动接受院《论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施的中期检查,认真向领导小组汇报指导工作进展程度并展示填写的进度表,同时说明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提倡各系结合中期检查,组织论文指导讲座,由各指导教师就学生论文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完善方案。
督促和指导学生作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向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提交包括学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在内的全部材料。
指导教师应参与的毕业论文工作的各个阶段:毕业论文工作一般应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选题;2收集资料;3编写论文提纲;4撰写初稿;5反复修改草稿;6修改定稿;7指导教师出具评语和成绩;8评阅人复评;9论文答辩;10评定论文最终成绩。指导教师应参与7个阶段工作,但原则上不参加被指导学生的论文答辩。
学生答辩工作完成后,指导教师将毕业论文材料整理统一交所在系《论文评审专家小组》由各系留一份存档,将另一份交院保存,毕业论文至少保存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