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装备行业所对应的下游客户群上,主要包括有制药企业、CDMO、疫苗企业、血制品企业等,以及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别对应在化学药、生物药、中医药等产品的需求。
从制药企业来看,国内7000多家制药企业和其中1000多家生物医药研发相关机构中,制药行业和生物制药行业在2014年-2019年复合增速分别为和,在2020E-2024E的预计复合增速分别为和。从增长水平上看,整体和细分行业的增速水平均超过15%,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 招股说明书 瀑布资管投研部
注:销售收益包括由国内制造商向海内外市场做出的销售收益
从CXO企业看,据Frost&Sullivan预测,全球及我国CXO市场规模在2021年将分别达到1168亿美元和282亿美元的水平,2017年-2021年五年CAGR为和。其中在(研发)生产外包环节的市场规模有望分别从2017年285亿美元和56亿美元,在预期和复合增速下,于2021年分别达到433亿美元和183亿美元。国内CXO市场增长远高于全球。
图:全球、中国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CRO+CMO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 招股说明书 瀑布资管投研部
以下游原料药、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药品行业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设备工器具的购置)作为对制药装备需求的参考,考虑到设备平均5年-8年左右的使用期限,各细分行业在各年度增长情况略有波动,但总额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其中,原料药、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药品自2006年-2017年复合增速分别为、、、和,基本都处于15%以上的增长水平。
图:细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设备工器具购置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xxx Wind资讯 瀑布资管投研部
随着各国的新冠疫苗接种率提高,以及疫苗生产企业对产能建设逐渐到位,一度引发了市场对制药装备企业在面对新冠疫情催生的爆发性增长之下,后疫情时代能否消化疫情带来的业绩扰动,实现高增长的可持续性的分歧和担忧。
在上下游的供需情况上,来自上游端原材料采购价格的不断走高带来的成本压力在今年Q3趋于好转,原材料价格有望后续逐渐回归到合理价格水平下。来自下游需求市场的增长扩容也为制药装备企业带来更多业务增量空间,新冠疫苗订单比重下降加上生物工程、CGT等高景气方向的订单上升,一方面是在手订单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制药装备企业也通过横纵向延伸,在业务延展上向耗材、全产业链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等方向延伸,同时横向扩大海外市场布局,实现国内外多点开花。
整体看,需求供给两端双重改善,在需求上迎来生物制药发展机遇期,下游生物制药企业扩产需求旺盛将拉动上游制药装备行业增长,在供给上制药装备企业也加速向"设备+工艺+模块化"转型升级,以"进口替代+出海布局"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3、行业沿革
国内行业发展走向主要受到政策因素影响较大。从早期起步发展到现在,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制药装备行业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有零散的药机厂诞生,自国内80年代发布最开始的中国药品GMP以来,我国制药装备行业便有了可供成长的土壤。随着之后的几轮GMP修订以及相关政策的补充完善,发展潜力逐渐奠定,自1998版GMP第一次强制性认证之前,我国制药装备企业已达到400多家。
从1998年版的GMP开始强制性认证,规定2004年6月30日前相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全部符合GMP认证要求,制药装备行业迎来第一次快速发展期,加速前进的机会打开,开始围绕下游企业在制药工艺、工程、生产环节、GMP认证等各个方面进行开发设计。
经过2004年第一次强制性GMP认证高峰,之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制药装备行业发展有所放缓,行业进入到市场空间优化和企业优胜劣汰的阶段。盲目扩张以及重复性工作的企业被优化出局,剩下少量利用本次认证机会完成升级转型的企业,等待下一轮成长周期。
到2010年版GMP颁布实施后,各下游企业为完成新版GMP认证要求,又开始了新一轮政策周期,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重新改革调整为制药装备行业开启了新的增量空间,行业进入到第二次快速发展期。
2010版GMP认证要求规定,药品生产企业需在2016年1月1日之前达到新版GMP要求,否则将被停止生产。随着该轮认证改革期的完成,政策红利周期结束也让行业走向又一次回落调整、产能出清的阶段,生存环境恶化,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缺乏竞争优势的部分小企业逐渐消失,头部企业业绩也出现大幅波动,产业走向集中化。
经过三年左右的调整,业内规模体量逐渐恢复,行业生存环境转好,加上一系列利好政策颁布,总体呈现出触底反弹迹象。2020年由于疫情的关系,又为行业带来爆发性的订单增量,部分企业通过提前布局抓住本次机会,并借由新冠疫苗订单扩展在生物大分子、细胞基因治疗等领域的业务,对标国际领先同业,缓解市场对行业可能会随着疫情消退而昙花一现的担忧,以提前储备+订单可持续+追赶进口标杆的多轮驱动保障后红利期过后在常态化情景下的稳健增长。
4、发展趋势
2010版GMP落地实施平稳运行多年,加上对下游行业各类文件的陆续出台,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4+7"以及后续集采的实施等,下游行业正在走向运行更有序、运转更良性的发展状态。同制药装备行业相辅相成,并在行业协会、企业自身的约束下,通过"政策收束+业内监督+企业自律"的三重因素,推动产业链的规范化发展。
系统化的体现一是在满足下游需求的便捷性角度,采购整条产线/全套解决方案相对单台设备所需交流成本更少,产品相关问题对接更易触达;二是考虑到制药装备企业自身的效益问题,通过对各类产线及设备的积累优化,使系统化方案带来附加值更高的单次订单和在售前售后上服务环节的延伸,提升经营韧性。
国内主要头部企业已经开启了"进口替代+出口替代"的进程:在进口替代上,丰富现有布局,在产品上向耗材(如膜袋等)攻关,逐渐渗透客户端;在出口替代上,通过设立/收购子公司、阶梯化产品布局等方式,实现产品出海,并借由本轮疫情过后各国对国家生物安全重视度提升的契机,加速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国际业务比重。
5、市场格局
注:1)2020年收入指标:由于业务划分差异,海外对应当年总收入,国内对应为制药(装备)行业收入/总收入占比;
2)2020年毛利率指标:海外对应为总毛利率,国内对应为制药(装备)行业业务毛利率;
3)2020年合同负债:括号中标注为该公司报表中同合同负债类似的科目对应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