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作品读后感]《寒夜》我也是在一个夜晚看完的,但是宿舍很黑、很静,读完《寒夜》心中也确实有无限惆怅、悲凉,巴金作品读后感。《寒夜》是巴金最后一篇长篇小说,书中写了一个小公务员生离死别、家破人亡的悲剧。整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有三个:王文宣,他的妻子树生和他的母亲。王文宣是一个善良,但懦弱的"老好人"形象。他在工作上认真、努力,但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同事的拥护,他拿一点可怜的薪水勉强度日。在生活中,他的妻子与母亲总是吵架,使他享受不到家庭的和睦温馨。家庭纠纷与冷酷的社会现实使他心力交瘁。最终患上肺病,而此刻他却遭受了更大的打击,由于病情的加重,公司辞退了他;母亲和妻子矛盾加深,妻子离他而去。病痛又折磨的他痛不欲,好不容易恢复了工作,但钟老不幸染上霍乱去世了,...
从巴金创作看自我感悟的重要性自我感悟是创作中冲动的先导、作品的灵魂,它赋予作品以艺术生命力的神韵。巴金一生创作的成败起落充分说明了自我感悟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巴金那些成功作品是他独有的艺术个性的显现。他以心灵去感悟生活,并忠实地传达这种感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巴金曾以创作《憩园》为例谈到心灵感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我开始写《憩园》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也只有一个简单的杨老三的故事,和„我‟回到久别的家乡,在街上遇见旧友、接受邀请住到他家花园里去的细节。说实话,我写了头一段,还不知道以后怎样安插杨老三的故事,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可是我从容地写下去,一切难题都解决了。人物自己在说话,在行动,在斗争,我需要的什么东西都像喷泉一样,很自然地出来了。"巴金的创作经验说明:首先,自我感悟不仅是创作冲动的先导,更是作品的灵魂。作家创作的自我感悟源于生活感悟,巴金极重视生活感悟,才赋予他的作品丰富的社会内蕴、笔下人物鲜活的艺术生命以及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巴金深信自我心灵的感悟来自于生活,他说:"书中的人物都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去,我好像在挖开我的记忆坟墓,我又看见了过去使我心灵激动的一切。""我要向这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jaccuse(我控诉)"。
作家特殊的自我感悟赋予作品以艺术生命力和神韵,优秀的文学文本比生活更有气韵和魅力。文学创作说到底是作家心灵的折光,是作家个人的心灵之镜,作家作为人的动机、欲望、性格、气质、情愫、智慧、能力等自我感悟的要素,赋予文学作品生命与神韵。对的作家灵魂的研究、细致入微的作家心态剖析,也是探寻作品魅力的重要途径,探寻文化现象,或许首先应到作家的心灵文本中去勘察。注重生活感悟的巴金,是以自己的整个心灵、人格育化艺术形象,他的性格给自己的艺术世界打下了深深的印记,使巴金的情感拥有更多的心理能量。"当感情还是占统治地位的心理功能的时候,一切心理活动都带有情感的倾向"③。这种性格
往往是理智服从情感;情感热烈而强烈,甚至极端,这是形成巴金创作情感特别强烈的个性原因。
巴金的热情、敏感、爱憎强烈的性格,多愁善感的诗人气质、情感特征,源于他的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感受。当巴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那个时候我的心由于爱怜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诅咒"④。家庭的郁闷,使巴金与人民的疾苦发生共鸣;时代的启迪,使巴金对家庭的郁闷、社会的黑暗感受更深;外在强力的撞击。激起作家强烈的感情。心理学家认为。人在体验某种情感时,会在大脑内激起特定的张力作用。作家创作,无意识中便按某种情感特有的力的结构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构建,形成特定的形象。巴金笔下的觉慧、觉新等形象就忠实地表现了他的上述感情。
巴金特定的丰富的感情更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他笔下最为出色的是被损害与被侮辱的悲剧女性形象,她们心地善良、聪明美丽,富有同情心,通过她们的生活命运和心灵历程,使作家由于爱怜而痛苦,又充满了诅咒的强烈感情得以宣泄。巴金从小接受了母亲教会他的"爱",轿夫老周教他"要忠实",外语老师教他要"自我牺牲",作家的这些性格特点,在瑞珏、鸣凤这些艺术形象身上皆有投影。鸣风更是被作家诗化了,鸣凤投湖前的独自表露对觉慧的真诚的爱,使我们更感到了海涅所说的: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好的事物了。她们是由作家心中真善美的情感溶铸而成的。
综观巴金一生的创作,呈波浪型发展。这作为一种时代的文学现象值得探讨,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巴金创作的峰起与低落及其创作个性的鲜明与缺失呢?
实际上,作家心灵的最细微处、最微妙处,即心灵的最敏感处,乃是心态的变迁史。如果说,思想性格、人格气质等等在成熟后,肯定有一定的恒定性,而心态则是一种精神流动性,它更受时代思潮、社会精神、个人遭遇乃至政局的影响。我们认真观照作家心态,发现它不是在"过去"就已经凝结成型的,它和人的思想、性格一样,总是在"制作"和"创造"的变化中。 从主观原因看:缺乏丰厚的生活积累是作品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也许作家的创作心境有时处于自我设制的"理想"幻景中。然而"在艺术和诗里,从„理想‟开始总是靠不住的,因为艺术家创作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不像在哲学里,创造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