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小说爱好者和写作者怎么写好句子书籍,曾经看过各式各样、古今中外的小说写作指导书怎么写好句子书籍,这本霍华德·米特尔马克和桑德拉·纽曼所著的《如何写砸一本小说》让人经不住诱惑,坦白说是因为这与众不同的书名。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本书却授人以"坑",反而让人挺乐于受用的。比起各种方法论,通过举例说明的鲜活形式既让人容易理解,又便于牢记在心。如"壁炉台上的口香糖"中用一段小说描写来说明了小说中的某一个物品或者细节不能是多余的,要发挥作用才行。
《如何写砸一本小说》分七个部分,从情节布局、角色、风格——基础、句子和段落、风格——视角与表述等方面罗列了一系列小说写作者有可能踩进去的坑。现在读完这本书,反观自己写的作品,抠一抠其中的细节,真觉得自己还是踩了很多坑。
在小说后记中,作者把书中那些坑比喻为"一身铠甲",我觉得非常贴切,当写作时诸多错误的表述、多余的细节、烂俗的情节等就可以统统阻挡,让你的作品达到优质,可以有出版的希望。
下面我借这本书中的"坑"谈一下几处自己的问题。在第十章"对话"中说:"如果角色的话语具有真实感,角色的形象亦会显得真实鲜活。"的确,对话在小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很少,通过人物的对话就能让读者知道人物背景、故事、人物性格等等。
这就是对话的魅力,针对对话写作,作者在第一个例子中出现"揭露道"、"补充道"、"断言道"、"质疑道"、"反对道"、"嗤之以鼻道",一个问题是作者认为"道"不如"说",另一个问题是"揭露"、"断言"等前置动词使人物的对话似乎失去了意义。
在很多小说里,为了剧情发展常常会使用一个技巧,那就是"加入一条红鲱鱼",增加小说的可读性。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加入时要考虑加入的红鲱鱼与剧情有没有联系,加入后的情节进展是不是自然的,会不会给小说内容加分,会不会增加读者的兴趣。
加入红鲱鱼之后,有的作者在接下来的故事推进中再不拿来使用,而高明的写作者则会把红鲱鱼当成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具有推进故事的目的性。即使是红鲱鱼没有目的性时,高明的作者也会留下一根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松散线尾,让读者有种意犹未尽的回味。
写小说跟织席子一样,也有着经纬密度,而最重要的是找到恰到好处的最佳组合点。本书作者说,只有一条故事线时,如果角色一直沿着这条故事线走,会陷入"一对一"的怪圈,导致小说看上去单调、冗长、乏味、不想描绘真实生活,谁会读这样的小说呢!
所以,在小说写作中的故事线设置往往有一条或多条主线,又有多条隐藏的故事线或者暗线,在故事写作中相互交织,构成精彩情节。另外,小说不是写给自己的,而是要面向千千万万读者的,在写作时要经常换位思考,要是自己作为读者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会有什么疑问和评价呢怎么写好句子书籍?所以,要切忌自慰。
在小说情节设计时,作者说:"你的工作比上帝还难",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巧合是可以存在的,但小说作品中写道极小概率的巧合时,读者往往不买账,这对于写作者是一个新的挑战把!本书作者支招说:"一部优秀的小说中,作者努力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偶然性之间取得平衡。"
很多小说中人物背景,故事的起因等都是需要通过插叙回忆来展现的,而回忆的长短也有掌握好度,并不是说越多越好,越多越清晰。
"过多的回忆令故事停滞不前",一个是回忆内容要适可而止,另一个是回忆的频率要不要太频繁。本书作者把频繁的回忆比作是一个"一会忘了带这个,一会儿还要拿上那个"的人,接二连三的让故事情节刹车,故事发展的机会就很少了,读者也可能会失去阅读的耐心。
文章写作中常常提倡结尾为"豹尾",要有力而精准,小说的结尾也要这样,一个不合格的结尾很可能会毁了整部小说。本书作者说:"结尾是不可思议之事的最后避难所,也就是结尾处要把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高潮拉回到可信的程度",结尾任重而道远。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结尾也是对开头的呼应,更是一个故事出乎意料的反转,也是让读者真正喜欢上你这个写作者的杀手锏。
总的来说,这本与众不同的小说写作指导书让我受益良多,知道了小说写作中会遇到的坑,在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会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