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往往孝顺的都是家里不疼爱的说说,爱哭的孩子有糖吃,老实的孩子多吃亏,孝顺实干的往往不会说,会说的多不会干。
虽不是绝对,但也说明了一个很普遍现象,就是孩子如十个指头总有长短,难得一般齐。
那么,有书君今天就分析一下为什么家里最孝顺的子女往往是父母不喜欢的那一个往往孝顺的都是家里不疼爱的说说?
父母家里一旦有事,孝顺的孩子总是第一个跑在前面。费心劳力为了事情跑前跑后、亲力亲为,甚至是舍弃自己的时间。
事情做得漂亮了是应该的,往往得不到父母表扬;事情没做好,普遍得不到父母鼓励,反而是被一通数落。
所以,他会很沮丧,但因为是自己的父母,也无可奈何。
而不孝顺的孩子,父母家的事情从来都不理睬,即使他接受了事情也不会好好去做,一来二去,父母就不放心把事情交给他做,他反而落得一个干净。
父母不会因事数落他,显得倒是好孩子了。做为不孝顺的孩子来看,不做事,得不到表扬和鼓励,和孝顺的孩子结果都一样,为什么去做呢?还不如多在父母面前说好话更实际些。
老王得了重病,大王把父亲送进医院,然后医院科室到处奔走,托人给父亲做手术。外加工作的事情堆积如山,着急上火不小心得了重感冒。
而小王表面上是在病床前照顾父亲,实则是手机不离手,一副置之度外的样子。
被大王看到后,气不打一出来,说了他几句。老王听到了却怪大王,弟弟想玩就让他玩吧。小王得意的笑了,大王也笑了,却是那种无奈和失望的笑。
都是自己的孩子,老人自然熟知他们的脾性。不孝顺的孩子本来就很少登门,不等老人说他一句,他就已经急不可耐或是很长时间不再来。
对父母而言,再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孩子,为了乞求他多来,就会盼着他来,有时甚至敢怒不敢言。时间一长,这种恶性循环形成就很难改变。
做为不孝顺的孩子来看,他这样的行为父母没有嫌弃他,反而更关注他,他就更甚。其实,这也是孩子渴望被父母关注的一种表现,只是它与社会背道而驰。
而孝顺的孩子一有空就会往父母家跑,平时遇见什么事情大都顺着父母,宠着父母,怕惹老人生气,所以会逆来顺受。
同时,他也是父母坏情绪发泄的一个出口。父母知道说他没事,就会说长道短、埋怨批评,所以显的不孝顺一样。
做为孝顺的孩子,他帮父母解决问题,无非也想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就会更加倍的对父母好。所以,父母好的、坏的情绪,孝顺的孩子硬着头皮全部接收。
因为他爱父母,更能受气,就如事例中的大王,他只会无奈的笑,却不去反驳老王。
孝顺孩子爱和父母聊天,逗父母开心。但有时也会适得其反,容易被评说不讨好,言差语错时难免会惹怒老人。
做为孝顺的孩子,他爱管事,偏于理性。遇到硬性问题,他会干涉到老人的生活。
比如关于老人的健康习惯的问题,他会很明确告诉父母,那个食物不能吃会影响到健康。
但父母的习惯早已养成难免会使点性子,这样一来二去容易产生矛盾。
而不孝顺的孩子很少陪父母聊天,也不在乎他们吃什么会影响健康。即使偶尔陪父母一次,也是净找些好听的话哄骗老人。
这有点像乾隆与和珅的关系,所以不孝顺的孩子反会得到老人表扬。在不孝顺的孩子看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如迎合父母。
说到底,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他们看问题角度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结果。所以,造成的原因必是多样的,不是单一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的偏心所致。人无完人,父母同样也有缺点。所以,试着去接受,并尽量去理解他们,才是解决苦恼的有效办法。
乾隆怎不知道和珅贪污,但他为什么还留他在身边呢?而纪晓岚做得再好,还是不如和珅得宠。
同理,父母在自己儿女里面总是有一个是称心如意的,做得怎么不好都不会生气,就是与他投缘。
有书君认为,不管父母偏心于哪个孩子,做好自己对得起良心,不留遗憾的送走父母就是大孝。
一来,要适当放手父母家的事情,让兄弟姐妹有一个承担责任的机会。
二来,要肯定和鼓励兄弟姐妹每次为父母做完事的结果,不要有太多的挑剔眼光。
三来,要敢于在父母面前示弱,要承认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人,也需要帮助和安慰,并把内心的话多说给父母听一听。
自古父母偏爱的那个孩子往往都是最没多大出息的那一个,因为溺爱不是爱。父母会把孩子宠坏,同理,过于孝顺的孩子也会把父母宠坏。这里面要有了这个度,家庭生活才更和谐。
因此,父母们把多出来的那份爱,来爱这个孝顺的孩子吧。只有平衡了,才会让孝顺的孩子感到暖心,让不孝顺的孩子越来有责任心,一切朝好的方向发展。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内容往往孝顺的都是家里不疼爱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