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能与孔子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民国时著名的弘一法师李叔同了。
叶圣陶先生的孙子著名作家叶兆言曾经写过一篇回忆李叔同的文章,其中有一个片段说李叔同做老师时,他的英文比专门的英语老师发音更纯正,国文比真正的国文老师更渊博,而书法、音乐同样在国内即使一流的书法家、音乐家也同样毫不逊色。
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无一不精,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不仅文理兼修,而且琴棋书画同样精妙,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老师。
他老人家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学习宝典: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强调"学",同样强调"习","学"并"习"着,才是快乐的源泉。
当然,孔子还有一句名言,道出"习"的原则和方法,即"温故而知新","知新"才是"习"的精髓,如果只有"习",却不能"知新",那只是简单的重复。
每一个学有所成的人无不是在"习"上下足了功夫。西方有一句学谚:"重复是学习之母!"已故的南京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也有一句至理名言:重点知识反复学!
像钱钟书那样具有过目不忘"照相机"式的记忆力有几个人能够?像《三国演义》里的西蜀张松过目成诵也只是活在书上而已,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需要反复地"习"方能获得学习内容的精髓。
不要说你和我这样普通人了,就是孔子也是如此,他跟着师襄学习弹琴,也发生过"三月不知肉味"的沉迷于执着的故事,终于从一首琴曲中悟得它是文王所作的《文王操》。
孔子报出曲名时,他的老师师襄子离席作揖:"我的老师的确曾告诉我这首曲子叫《文王操》的。
钱钟书有一句名言:越是聪明的人越肯下最笨的功夫!在学习上如果有捷径的话儿,那么重点知识反复学这个"反复学"就是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