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有起因、发展和结果,写记事作文,首先要做到按事情的发展规律,把事情交待清楚,这是写好记事作文的最起码要求。一般要把事件的六大要素交代清楚。其中,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作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三大要素,或把三大要素表达不充分,文章只能是干巴巴的。
记事的种类很多,材料面很广,只有确立好文章的线索,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可以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线索,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忆来贯穿全文。又可以以感情作为叙事线索,人的感情错综复杂、包罗万象,但在一篇文章里,最好确立一条感情线索。如鲁迅写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记念刘和珍君》等都是用悲愤的感情作为文章的线索。还可以以某"物"作为叙事线索,写作文时,只要哪个"物"能为主题服务,都可以用它来作为线索。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内容采用抑扬、详略、断续、张弛、离合等手法。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
可以运用突转法。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例如《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写小王科长通过改革(分鞋到个人)解决了县机关澡堂老丢拖鞋的问题,没想到却有人向市委书记告他的状——利用职权乱发实物。结尾的"突转,转喜为忧,使文章波澜起伏。
可以运用误会法。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例如《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梨花,又是误花。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可以设置悬念。"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急欲解除心头之念。《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此外,还可用虚实相生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口技》;有离有合法(写开去又收回来),如《荔枝蜜》、《白杨礼赞》;巧合法等等。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叙述时有详有略,这样疏蜜相间,文章也就有了波澜。在叙述过程中适当插入一段描写、议论、抒情等,使在叙述中有断有续,可以激起叙述的波澜(如《谁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