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起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2. 园内顿时花招绣带,柳拂春风,不似前番那般寂寞。
3. 娇花照水,弱柳扶风,秉绝代之芳华,具稀世之俊美,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4.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5. 当下代儒没法,只得料理丧事,各处去报。三日起经,七日发引,寄灵铁槛寺后。一时贾家众人齐来吊问。荣府贾赦赠银二十两,贾政也是二十两,宁府贾珍亦有二十两,其馀族中人贫富不一,或一二两三四两不等。外又有各同窗家中分资,也凑了二三十两。代儒家道虽然淡薄,得此帮助,倒也丰丰富富完了此事。
6.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事实证明,越到后来"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宝钗,而"以诚相待,啥也不瞒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与坦诚也由此可见一斑。
7. 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9. 心理描写:一无所有的林黛玉进入了贾府这样一个富贵繁荣的大家族中,造就了她敏感自卑、小心戒备的性格。
10. 路旁彩棚高塔,设席张筵,和音奏乐,居是各家路祭。
11.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 芒种 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12. 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隐者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
13.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16. 她的性格很独立。因为晴雯和黛玉长得有点像,经常有人拿她们比。黛玉性格不好,晴雯脾气也很暴躁。有人说他们性格很像。但是忽略了一点,不管晴雯有多固执,他偶尔都会宠着宝玉,但林黛玉从来不会这样。她在宝玉面前是独立的,她是特别的。他从不通过撒娇来赢得宝玉的快乐。有些人会说,这是因为他的性子比较冷淡,对谁都是这样,从不过分亲热。事实上,林黛玉非常关心贾宝玉,但他的关心是建立在独立的自我之上的。
17.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18. 只见院中香烟缭绕,华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
19. 一对对凤霎龙旌,雉羽宫扇,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执事太监捧着香巾、绣帕、漱盂、浮沉等物。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鹅黄绣凤鸾舆,缓缓行来。
21. 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
22. 传说远古时候,天原来不整齐,女娲氏在大荒山无稽崖炼五色石补天,共炼成十二丈高、二十四丈见方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24.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27.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28. 林黛玉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又坦荡,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既脆弱又坚强。
31.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二人归坐,先是款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笙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占一绝云。
35. 人间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得,素心如何天上月。
36. 宝玉回头一看,却是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花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37. 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
38.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写出林黛玉的特点的话,那么一定是"颦颦"二字了。
39. 林黛玉性格直率真诚,又敏感细腻,"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40.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41. 林黛玉生性孤傲,憎恨繁文缛节。她蔑视功名权贵,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42. 昌明隆盛之邦,诗李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
44. 林黛玉不仅仅爱哭,她也很爱笑,她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女孩子。如果林黛玉一天到晚都哭丧个脸,哭哭啼啼的,是不会得到老太太、贾宝玉和姊妹们的喜欢的。
45. 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后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
46. 林黛玉的性格是敏感,细心,多愁善感。像林黛玉这样的人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对外界的任何事物、别人对她的言行举止,她都会放在眼里细细思量,很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所以心细活很累。这种人很真实,不会花花肠子去算计别人,是中国比较传统的书香门弟的女性。
48. 动作描写: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50. 外貌描写:十岁时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53. 木石前盟,三生石畔;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续。
57. 只见宝钗正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黑漆油光的发髻,身上蜜合色的棉袄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
58. 林黛玉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59. 重读一遍。所有名著都经得起反复读。你读完一本书后,如果很感兴趣,又不完全懂,那么立即重读一遍。你会发现更多的东西。如果几年前你读过一部名著并且喜欢它,就再读一遍。书里还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告诉你,你简直不会相信这是同一本书。
61.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幺女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63.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娴静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拂风。
65. 特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林黛玉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容易感到寂寞,害怕孤独;不轻言放弃,但有时过于顽固,感情丰富。
66.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时候了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了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 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为《秋窗风雨夕》词曰:
68. 探春同意评林黛玉居第二。二十三日,众人齐聚藕香榭做菊花诗,林黛玉做的三首《咏菊》《问菊》《菊梦》包揽前三,拔得头筹
70.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71. 给作者一个机会。不要过早地说我看不懂,要坚持读完。有时也许是你对你要读的那本书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我啃柏拉图的《理想国》一共啃了三遍,才看懂。如果你认真看了但确实看不懂,你就把它放到一边,搁一天或一年,先去读另一本书。
72. 士隐意欲也跟着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看时,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之事便忘了一半。又见奶母抱了英莲走来。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他玩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方欲进来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癞头跣足,那道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73. 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掉稍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74.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Ё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75. 她在生活中很舒服。五岁时,她失去了母亲,贾老夫人看着她孤苦无依,没有姐妹兄弟来照顾她,就把她接过来,围绕着自己的生活。从小到大,她就开始了,这种寄居他人的生活,在十岁那年,他又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父亲也去世了。所以他的内心总是充满悲伤。
77. 语言描写:林黛玉才华横溢,13岁诗社夺魁。八月二十一日,大观园成立海棠诗社,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当日就在探春秋爽斋做海棠诗,众人都推林黛玉那首为上。李纨力排众议,评林黛玉诗"风流别致",评薛宝钗诗"含蓄浑厚"。
78. 林黛玉葬花那些莺莺燕燕过往的点点滴滴,不经意间就袭上心头,所以林黛玉满含泪水,不禁让人同情,那么可以看出来林黛玉怀旧!
79. 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时,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80. 一日到了京都,街市的繁华,人烟的昌盛,自非别处可比。那贾府更是气度非凡:街东的宁国府与街西的荣国府,两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82. 宝玉举目望去,见北静王面如美玉,目似明星,好个秀丽人物。宝玉忙抢着上来参见。北静王从轿内伸手搀住,见宝玉面若春花,目如点漆。
83. 林黛玉是优柔寡断,郁郁寡欢的人,她虽然是让人喜欢的女子,但是往往这样的女人也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不能给周围的人带来相处的愉乐感。太忧愁善感,很压抑!让人敬而远之。林黛玉年轻早逝,跟性格就有很大关系,因为郁闷,忧愁的性格伤身,最后得病而死!
84. 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 天下 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工垂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85.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86.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87.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88. 自己又回思一番:"随手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般,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怄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
89. 在一次与宝玉的嬉戏中,林黛玉敏感又凸显出来,他的敏感其实就是爱的专一!他的这一切又说明林黛玉内心世界丰富,而需要有人共鸣!
91. 却说那林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
92.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93. 闲静似皎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94. 林黛玉,天生丽质,满腹才情,文思敏捷,内慧外秀,天真率直,生性孤傲,性格叛逆,还有就是小心眼儿,尖酸刻薄,这只不过是美玉上的微瑕罢了。
95.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苦笑,即瞋视而有情。
96.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了多少,但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都说黛玉不及。而且宝钗做事豁达,待人随和,不像黛玉孤高自许,所以深得下人之心。
100. 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作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查二人之意。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101. 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102.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103. 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
105. 宝玉举目望去,见北静王面如美玉,目似明星,好个秀丽人物。宝玉忙抢着上来参见。北静王从轿内伸手搀住,见宝玉面若春花,目如点漆。
106. 感觉最符合她身体特点的是弱不禁风,外貌特点是闭月羞花,性格的话是多愁善感。
107. 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地通红了,顿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一双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
108.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
109. 林黛玉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学横溢,具有浓郁的诗人气质,但由于没有至亲,因此容易感到寂寞,害怕孤独;她不轻言放弃,但有时太过于顽固,感情丰富。
110. 她在日常生活中很自强,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在贾府里,可以说贾夫人最有权力的人,有了这个人的爱,就可以无所顾忌了。贾母非常爱林黛玉,但林黛玉从不因此而颐指气使,看不起这个人,看不起那个人。他总是平等地对待身边的人,在别人面前从不被宠爱。她和宝玉关系很好,走得很近,有些有想法的人总是在背后,说他不听话。但他也可以宽容地处理这一切。比如史湘云经常在别人或家人面前诋毁林黛玉,因为他和宝玉关系很好。后来他发现了林黛玉的优点,接近林黛玉。她只是把她当成一个单纯可爱的女孩,因为她被别人蒙蔽了双眼,从来没有提过她过去的错误。
111. 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
112. 读作者读的书。例如,莎士比亚为了写《裘力斯·凯撒》《仲夏夜之梦》,曾仔细阅读了诺斯的《蒲鲁塔克传记集》的翻译本。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产物。了解当时的历史作家及其他人所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态度,会帮助你理解作家的观点。作家的观点不一致,没关系,起码它使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