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保管耗时费力门诊药房是药品集散重地 , 药品的存放条件、存放方式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传统药房通过人工来调控温湿度、保证通风 , 分类摆放等方式保证了药品的存放质量 , 但是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 定期盘点是每家药房必不可少的工作。20 世纪 80 年代 , 我国开始实施的 ^v^ 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 ^v^ 的管理办法在当时确实收到了一定效果【l】。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存在着药房与科室之间可能发生调换药品的现象 , 而且药房人员在发退药时可以用等金额药品取代 , 也就是说 , 医院药品管理的最佳模式应当是数量与金额相结合 , 但是传统药房管理模式无法达到。
药品调剂效率低下目前大部分医院药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药品调剂。门诊药房面对医院各层取药患者 , 和患者直接接触 , 要求药剂人员收到处方后要严格执行^v^ 四查十对 ^v^。查处方 , 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 , 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 , 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 , 对临床诊断。详细检查处方的各项内容是否完整 , 检查药物的剂型、规格、剂量是否正确、有无超量及配伍禁忌。如有不符合规定的与医师联系更正。调配时认真仔细、反复核对。所有工作都要求药师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 医院调剂窗口排长队是很常见的。长期精神紧张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药师工作效率低下 , 很难有时间去完成其他工作。
用药咨询基本缺失开展药学服务是时代赋予药师的使命 , 也是药师服务观念意识的转变和工作职能的拓展[2]。现实情况是 , 除了在一些大医院专门的临床药师提供用药咨询外 , 绝大部分基层药师每天疲于应付大量的处方调配和发药工作 , 远离了药师真正的本质。
自动化药房是国际上在药店运营领域的一项成熟的技术 , 现已在全球发达国家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这项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和机传输手段 , 可以极大地提高药品在零售终端储运的效率 , 减少差错率 , 节约宝贵的营业面积 , 继而引发零售企业业务流程的再造 , 带来经营方式的转变和运营模式的升级。
自动化药房具有省时、准确的特点 , 药房工作人员只需将药品扫描并放在传送带上即可 , 自动化设备会把药品以最优化的排列用自动方式放到设备中的药架上。药品一旦被放在入库缓冲传送带上之后就可以随时供给出药 , 通过软件可以控制哪些药品可以放人自动化设备。另外配置全自动进药机可以在无人情况下自动完成多品种、大量药品的进药工作。与传统药房比较 , 现代化药房建设首先要对药房进行整体的空间布局规划 , 划分药房所必需的功能区位置 , 然后再植入自动化设备和药房专用的用品用具 , 使药房成为一个整体的、高效率的、人性化的工作空间;其次对药品实现科学化管理 ,对各个药品流通环节加强其经济性管理 , 控制药品成本投入、减少药品耗损、实现精确的药品数量管理。
从医院角度来看 , 自动化药房建设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的提升 , 更重要的是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的革新。目前不少高瞻远瞩的药房管理者、医院管理者已经开始思考 ^v^ 大药房 ^v^ 或称 ^v^ 综合药房 ^v^ 的药房管理新概念并着手实施 , 即医院药房不再分设门诊药房、住院药房、急诊药房等 , 以成熟的汁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为实施手段建立全新的 ^v^ 综合药房 ^v^, 从管理及资源合理分配的角度都可以真正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3 药房自动化普及任重道远 基于医药改革的大环境和医院的现状 , 在充分了解自动化药房的优势下 ,巨大的投入成本限制了推广的力度。目前, 只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302 医院、北京佑安医院等少数几家医院完成了药房自动化改造。国内一些药品批发企业和自动化药房的生产企业已达成一致 , 共同推动自动化药房的普及 ,在设备供应上 , 既可由医院一次性付款购置设备 , 也可由药品批发企业提供设备从而获得医院部分品种的业务量等。
任何新技术的运用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 , 在药房自动化改造上也如是。充分整合手工调剂与自动化药房间的互动 ,积极探索新设备的最大资源优势 , 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药品的质量安全是实现人驾驭设备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