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有效保障机制,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研发,解决"转什么"的问题当前面临的许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是科研人员无力解决、科研单位无法解决、基层农技推广层面也难以解决的,而政府有着无法替代的资源动员能力。政府要在宏观调控、完善制度、提供服务等方面建立有效保障机制,以多种方式示范、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要注意协调政府各部门、各计划之间的关系。鼓励科研院校强化农业实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科研成果更贴近于农业实际生产。
落实《农技推广法》,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解决"谁来转"的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农技推广法》,从人力、物力上真正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改变当前农技推广队伍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切实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待遇,达到留得住人,用得着人,并制定有效机制,推进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链。
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加大投入,积极探索新的推广模式,解决"怎么转"的问题
(1)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在农民自愿、有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尤其是传统农业,培育新一代有知识的农业生产大户和经营主体,使农业生产向种养大户和能手集中。
(2)针对当前传统农业的分散生产现状,要采用参与式推广、农民田间学校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者和经营主体的素质,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受体的接受能力。
(3)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总量不足、产业化回报率不高等问题,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抓典型、搞示范;并利用市场机制,加快构建研发和转化的多元化投入融资体系,大力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4)要积极探索产学研、院地合作等推广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互动效应。形势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也应与时俱进,新的农技推广模式值得我们去探索。近年来,浙江湖州等地在探索"1+1+N"的院地合作推广模式,即1个科研院校专家(团队)+1个(组)本地专家+N个示范某地(种养大户或经营组织),实现成果、信息共享,技术共推、共同解决生产实际难题,促进农业生产水平提升。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