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在村里的老人活动中心闲聊时,常常念叨着:做梦都没想到现在能住上这么大的房子,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从黄江中学正门走出来,面对着一条街,名叫永兴街,这是一条由东到西的长街,我的父母兄弟就住在这条街上。按着门牌号从1号开始,走到63号,很快就可到万业百货。永兴街的北面是中兴路,这是一条从江南路到教育路之间的主要道路。永兴街的南面是永安街,一条干净明亮的街道。这两街一路向东的尽头,连着教育路,而教育路从32号算起,一直到黄江公园的尽头,所囊括的一栋栋规划整齐的楼房,加上教育路后面的永文街,属于黄江镇宝山社区袁屋围村。
村属的两路两街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属于镇中心区域。围绕在袁屋围村的有黄江中学、黄江公园,黄江大道等,各种设施完善。居于其中的居民们,生活十分便利。
这两路两街有多少栋楼房?不妨来数一数。单单按照门牌号来算,就有295栋楼房。这些由宅基地所自建的楼房,宽敞而舒适,住着许许多多袁屋围的村民以及新莞人。据统计,在袁屋围村0.98平方千米的面积中,本村户籍人口462人,非本村户籍人口有4100多人。我如数家珍般,熟悉这里的每一栋楼房,每一条街道,每一户人家。只因,袁屋围村是我的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
曾记得,小时候,父辈们早出晚归,辛苦劳作,但一年到头没多少积蓄。仅有一两家人的房子是有两层的,大家都住在低矮破旧潮湿的泥墙瓦房里,叫"十三行瓦",就是屋顶宽度只有十三片瓦片大小,可见房子有多么狭小。一到下雨的时候,屋顶经常漏水,泥墙都是湿漉漉的。这些房子作为历史的见证,依然保留在村庄里。村民们穿着朴素的衣服,吃着简单的饭菜,日子过得很不容易。
而如今,栋栋拔地而起的漂亮楼房,与记忆中的老屋,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对比。老人们在村里的老人活动中心闲聊时,常常念叨着:做梦都没想到现在能住上这么大的房子,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是啊,如此幸福美好的生活,靠的是国家的大好政策,政府的英明决策,领导干部的敢为先人,人民群众的勤劳,是共同奋斗而来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袁屋围村的老一代干部们,兢兢业业,抓住机遇,招商引资,村里有了第一批村镇企业。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年轻的干部们勇于创新,群策群力,带领着村民发家致富。袁屋围村拥有了大型超市1家——万业百货、农贸批发市场2家——江海城市场和润东市场,大型综合楼2家——大源大厦和袁屋围商务大厦,并引进肯德基、时尚电器等知名企业进驻。这些都是村民福利的保障和依靠,每当分红的时候,村民们个个都笑逐颜开,那种幸福与甜蜜,羡煞旁人。
时代的浪潮,就是一个大方向,指引着我们前进。袁屋围村的村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政府单位,在教育部门,在邮政系统,在银行部门,在多家工厂等等,都可以看到我们村民的身影。他们爱岗敬业,争先创优,保持着优良的传统。
更难能可贵的是,袁屋围村民们懂得感恩,"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特别典型的是袁金钰先生。作为本村的一名民营企业家,袁金钰先生的成功不仅在于他把企业做大做强,更在于他对村民们公益事业的支持,由他出资成立了公益基金会,帮助本村村民。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9月,袁屋围公益基金会已举行了四届奖学金颁发典礼,累计颁发奖金55万元,激励更多的本村学子努力学习。
此外,袁屋围村经常举办慈善敬老活动,策划出嫁的袁屋围姐姐妹妹们回娘家的活动,让无论身处何方的袁屋围村民们都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温馨感。而这些维系着乡情、族情的情感纽带,使村民们的心团结得更紧密。
村里的老人们悠然自乐,安享晚年,中青年的一代务实肯干,莘莘学子刻苦用功。实现了"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教",整个村庄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奏响着幸福的音符。原来的穷苦日子一去不复返,迎面而来的是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精神生活的极大满足,这是袁屋围村的真实写照,这也是黄江镇各个村庄的一个缩影,更是代表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千千万万的村庄的发展与变迁的明证。
几十年的风雨,几十年的春秋,袁屋围村的发展与变化,从农业到工业再到转型为商业,作为旁观者、亲历者、见证者的我,内心感慨万千。从大而言,感慨于国家的繁荣富强,从小而言,欣慰于袁屋围村的走向,正确的走向,使我们走向幸福,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我深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下,我们袁屋围村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黄江镇也将获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