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有文而无选的装饰综述,即对查阅到的文献不作筛选、甄别,将一些缺乏代表性、权威性的文献罗列其中;
二是有综而无述的堆砌综述,即罗列了许多文献,却对这些文献不进行评述,只是陈述某些学者说了什么,至于这些学者对该问题说得怎样、是否有缺陷,则只字不提;
三是有述而无信的独断综述,即简单列举了一些文献,就主观臆断地否定已有的研究,夸大自己研究的意义。
比如:有教师在"教育考试危机管理应急联动机制研究"的课题申请书中,在列举了两篇论文《高考舆情应对与危机管理研究》和《论国家考试危机管理机制的建构》之后,就评述道:"以教育考试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危机管理为研究主题,以建构教育考试危机管理联动机制为研究目的的论文,还是一片空白,本研究将是一次创新性尝试。"
实际上,该研究的相关文献远不止这两篇,即使是这两篇, 申请者也未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更未揭示是否还存在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就想当然地否定别人研究的意义, 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研究的价值。
要想做好文献综述工作,澄清研究的意义,至少需把握以下操作要领。
其一,查阅涉及该研究的权威期刊、经典著作、重要人物的观点与论述。其捷径之一是运用逆查法,先找到一两篇经典文章,然后根据其参考文献顺藤摸瓜,进行拓展式阅读。
其二,客观、中肯地评价已有文献,即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其三,围绕拟研究的问题重构文献。有些教师之所以常常将文献综述写成有综而无述的文献罗列,根本原因就在于其进行文献综述的思路出现了偏差。
课题申请书是对某主题的研究,其题目大多冠名为"××的研究"。但"×× 的研究"并不是对某主题的阐述与论证,而是对某主题蕴含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因此,文献综述并不是围绕某主题罗列文献,而是紧扣某主题蕴含的研究问题重构文献,即以拟研究的问题为主线,充分地展示、陈述与该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都说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追问和解答。
一旦澄清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那么研究的价值就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