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__届高三·四班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班级平均分为599.39分,超过600分的有30人;更重要的是,这个班由高三开始时主校分数倒第一最终成功实现超越,成为学年平行班总分第一的班级。这样的成绩让家长惊喜,让学生自豪。成绩的取得,得力于四班老师的团结谐作,无私奉献。忘不了我们高三·四班战斗的小团体:不厌其烦、耐心细心的生物老师李波,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化学老师马秀坤,循循善诱、善于鼓励的数学老师林琳,美丽温柔、竭心尽力的英语老师吴丽娜,干练帅气思维敏捷的物理老师吕文明,还有一个服务意识明确的班主任我,我们一起营造了四班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互相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儿童。"这段话强调的是"群体效应"。如果没有任课老师的共同努力,班主任单枪匹马,是不能做好工作的。我和我的亲爱的伙伴儿们,就是有这种效应的团体,我们共同打造了四班这份辉煌。我们也共同享受着这收获的幸福。以下,我的班主任工作总结从读过的一篇语文小论文开始。
文章说,《诗经》、《楚辞》虽被看作是不朽的作品,但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如今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这种现象,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然后文章探讨了孔子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影响,认为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孔子思想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为了壮大自己,它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丰富了儒家经学,也就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了。
这篇小论文中很吸引人的观点就是孔子思想的影响力的持久源自历史发展中的接力站的作用。接力站很重要的特征有两个,一个是时间上的衔接,一个是内容上的增加。由此,孔子思想不仅得以传承,而且它还不断的得到充实、变得强大。
进入高三,不论成绩好与坏,每个学生都曾憧憬无限,壮志满怀。我有两届学生在高三共同的励志誓言是拼一年春夏秋冬,搏一生无怨无悔。但是每天的早起晚睡带来的身体疲惫,每次月考模考后的心理负重,一二轮复习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问题,手脚并用都抓不过来的内容,让曾经的豪情壮志如泥牛入海,取而代入的是被动、机械的跟从,漠不经心的表情,木然呆滞的目光,沾火就着的脾气,伴随着熬过一天是一天的心理。这是很多学生高三的状态,做为高三的班主任,其实就是要设置好高三一年中的几个接力站,在学生们志气衰微之时,及时的给他们补充上正能量,让他们能振奋精神,一路高歌猛进走向辉煌的巅峰。
布置教室。文学表现手法中有渲染一说,舞台表演中主角上场前有喽啰的热场过程。气氛渲染到位,就能让主角快速入戏。进入高三的不可忽视的热场就是教室的布置。因为搬楼,所以可以大改;因为是新班任,所以必须有新意。因为是上高三,所以必须有震撼。为精心布置好高三的教室,虽然只上了一周课,对新接手的班级不熟悉,放假前我还是开了两个会,一个是班干会,一个是家长会。班干会是商量班级如何布置,让班干先熟悉班主任老师;家长会是讲我这个新班任的想法,统一家长的思想认识,并明确提出需要的家长的帮助。结果还没有开学时,我虽人在外地,但家长与学生干部已经把教室布置得整齐一新。
教室左侧墙面有一棵树,由五十六双五颜六色的手印组成,既昭示着生命的旺盛蓬勃也传递着集体的凝聚。入门迎面的窗间墙垛,有两个纵向条幅――静能生慧、勤能补拙,我特别选择了蓝色,突出变形了"静"和"勤",那种提醒有一种无声但悠远深邃的感觉。教室的前面有两个大大的红字"思"和"做",以其字体之大,达到学生一抬头就能入眼的效果;以红的色彩,渲染一种强势,明确这是要求。教室前面的角落里有一个花架,上面是枝繁叶茂、油绿青翠的"一帆风顺"。淡蓝色的窗帘,洁净的窗子,明媚的阳光,耳目一新中会有感动,因为它让主角们知道有很多人提前为步入高三的他们服务;整洁有序中传递着紧张着对主角们的期待,这个美好的环境开启了同学们高三的行程。
成人寄语。高三开学己近一个月时,学生对高三的感觉由新奇、敬畏转为平淡、自然,期待着给他们加把劲儿,点把火儿,我的接力站该工作了。借助高三学年声势浩大的成人礼,我开了主题班会。其实,借助学年的活动,班主任加入一些个性化的创意和安排,就能收到独特的效果。我在成人礼之前的家长会上,给每一位家长发了精致的卡片和信纸,要求他们找一个晚上,找一没有人打扰的环境,静静回顾一下十八年养育孩子成长的过程,在即将来到的孩子人生成长标志之时,在孩子为未来打拼关键一刻,把内心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写在卡片上、信纸上,把对孩子的爱和希望写得满满的,多多的。学年仪式结束之后,学生回到班级很自然的上起自习。这时,我把每一封家长写给孩子的信静静的放在每一个学生的面前,他们一开始还相互看看,很是诧异,慢慢拆开自己桌上的信,教室里先有窸窸窣窣声响,然后是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渐渐的有了抽泣的声音,有的同学伏在桌上,肩膀在剧烈的起伏;有的同学不停的抽出纸巾擦示着眼中的泪水,等到教室再一次安静以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成人――责任的承担"几个大字,在这一刻,责任二字最容易入心,能让他们深入思考自己此时应承担起的责任是什么,有几个同学主动表达了对责任意识缺失的懊悔……总之,借助这次活动,我们统一了目标,明确了每个人的责任,加油鼓劲的效果是深沉的、厚重的,而且很持久。
这种状况与电讯通讯也是一样的道理。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就要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我的这样的接力站还有我播放的励志短片,让学生知道只要肯于挖掘,坚持自信,人的潜能多么巨大无限,我希望他们懈怠疲惫时就想一想这个短片中的镜头,希望寒假过后让我能看到超强自信的他们;还有百天誓师时,给学生们看到的家长们提前录制的为孩子加油鼓劲儿的视频,"宝贝儿、孩子、大儿子、乖女儿"……动情的称呼此起彼伏,"家长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的话语让我多次眼眶湿润,家长们握紧的拳头,坚定的眼神,传递着奋斗进取的决心,让孩子们精神振奋;在距离高考最后一个月时,我给学生准备了"人生愿景瓶",让他们挑选自己喜爱的颜色的纸片,把他们对未来的想象愿景写上去,折叠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投入到愿景瓶中,与他们相约十年之后班级聚会时,打开这个瓶子,以那时的视角来读一读高三的自己,力争让那时的自己为现在的自己感到骄傲、自豪……同学们当时既兴奋还带着一种小心翼翼又充满敬畏神圣的感觉,在班级励志条幅上签名,庄重的把自己的心愿投入到瓶中……
在写总结时回想着高三一年自己做过的这些工作,我觉得我的学生应该是受益的;在每一个过程中,我没有想高考的成绩,只是想给孩子们在疲惫的时候加把劲儿,懈怠的时候紧紧弦,苦闷的时候解解忧,让他们能继续高昂起头,精神百倍、信心满满的走向考场。在高三学习生活结束的最后一天――6月6日,最后的一刻――11:30分,我们五楼教室里清晰、整齐、洪亮的声音让操场上坐在车里接我的爱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四班必胜。
在班主任的岗位上,我已走过了22个春秋。回首之时,这漫长的岁月竟让我有弹指一挥间的惊诧。衷心感谢我工作中的接力站,信任我的学校领导,支持我的班级科任,尊敬我的学生家长,全身心依赖我的亲爱的学生,每次倾心付出后的学生的健康成长。经历的岁月赐予我丰厚积淀,而与学生相伴成长的日子使我始终有一颗年轻的心。沉浸其中,自享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