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在院部领导下,牵头组织院内各相关职能科室学习、领会卫生部、卫生厅、市局和院部有关抗菌药临床应用管理规定的精神,明确各自责任、做法,讨论实施措施,全院一盘棋,各司其责,共同协作,切实落实各项任务。
2、进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全员培训。在院长亲自参与下,做好全院医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灌输新理念,强化责任感,细化新要求,使医务人员百分百知晓、重视并切实执行;尤其数次通过科主任例会,首先在临床科主任中透彻贯通对抗菌药临床应用整治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具体要求。
3、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的调查、统计、通报。制订各种调查、统计表格,通过各种数据,及时、客观、全面反映抗菌药临床应用整治的各项指标,并通过数据提供进一步整改的依据。
4、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是抗菌药临床应用的一项基本要求,通过与临床药科的合作,结合本院实际,制订了相关制度并督促临床使用中严格执行;在医院药事委员会、感染控制委员会的作用下,通过与药剂科协作,选定本院的了35种抗菌药物。
5、抗菌药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截止10月,达标的项目有:住院病人抗菌药使用率≤60%,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在30min~2h;未达标的项目有:抗菌药使用强度>40DDD,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比例>30%,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时间>24h。但即使未达标的项目也比整治前有了大幅度的下降。
6、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通过与感控科、检验科和临床药科的合作,这些监测与评估均已进行。
7、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配合临床药科,通过处方点评进一步规范了处方和医嘱的开具,使不合理处方率逐步减少。
8、建立诫勉谈话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和执行抗菌药临床应用整治措施不力的科室和医生,
9、与临床药科一起起草了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具体方案和实施管理细则。
2、在院部领导和其他职能部门协作下,组织了医务人员的全员培训;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定了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3、在全院20个病区的17个专科中,实施了2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截止10月,共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例300多例。
1、认真落实院部指令,严格抓好临床科室药占比的控制,将该项工作纳入对科主任的监督和考评内容,作为医务科一项医疗管理的常规工作任务,在每次科主任例会都进行通报和评测,鞭策超标者。
2、根据医院管理方案,与临床药科协作,制订相应临床用药管理细则,对药占比控制不力问题较突出的科室,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采取措施控制,并依据管理方案课以处罚。
3、通过严格管理,使今年医院的药占比值一直控制在较理想的合理范围,维持在33%~34%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