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而形成的。近年来,为建设良好的班风,我以德育为首,着重抓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基人,以课堂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自控、自育、自理、自管能力的培养。
(一)将"常规训练"和"自控能力"融入课堂。对于刚入学的新生,针对来自不同的家庭,是否入园等,我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首先训练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读书要求做到"四到",即: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写字时,坚持纠正不良姿势,提醒注意"三个一",即:身体离桌面一拳头、眼睛离书面一尺远,手指离笔尖一寸高;回答问题时,要求站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宏亮,吐字清晰;训练听力时,要求听清楚别人说话的内容,牢记在心,然后能够复述出来。如每周一升国旗时,我要求学生用心听,讲了几件事?是什么事?回教室后抽查学生回答,如答不出,说明没有专心听讲。这一做法对学生养成听的良好习惯起到了促进作用。于是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姿势正确,增强了学生的自控能力。
(二)将"自育能力"渗透在班干部轮流值日中。班级管理,过去的一贯做法是:让几个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结果发现学生间自育能力差异更大,导致部分儿童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失去上进心。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育能力,我采取了全班学生干部轮流值日制值日时,值日干部要报告当天的学习、纪律、卫生、出勤以及戴红领巾等情况,学生表现极兴奋,总是盼着自己当班干部的那天。实践证明:过去看来十分不起眼的学生,在值日中不仅能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性。这使我认识到: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组织管理好班集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
(三)在常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为了规范学生行为,我将学生在家,在校要求具体化。制定了一日常规要求,并请家长配合督促完成;要求学生每天按时起居,自己洗脸、洗脚;待人接物要文明礼貌;养成自觉复习功课和参加劳动的习惯,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更好地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培养尊老敬老的美德。在"三八妇女节"时,我班开展了"为妈妈献上一份礼物"、"向妈妈说一句心里话"、"当妈妈的小助手"等活动,家长们一致赞同,以送小红花激励学生的自理能力,取得了喜人效果。
(四)在活动中培养"自管能力"。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目前的小学教育,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该能力培养,再说,思想品德课是被视为副课的。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了培养学生自管能力的重要渠道。如何落实好这一活动呢?我的做法是: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指导,不包办;让每一位同学都要参与活动。想方设法丰富活动内容,扩大活动范围,必要时家长也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自管的机会。
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栋梁,他们将肩负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好比幼苗,能否健康成长,关键是靠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及时得宜的栽培,才能茁壮成长为勇于攀登、乐于奉献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