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已经结束,作为一名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为了自己喜欢的影视广告,只身跑到了厦门这座海滨小城。而在一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让我深感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区别。
在实习中,我认为要做好一个好的广告,让客户有兴趣。首要的条件是要有好创意,但好创意很多时候并不是苦思冥想的,是稍众即逝,是暴雨般而来,悄悄而去的。所以必须要有捕捉灵感的准备:比如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或者顺手把创意码成手机的短信草稿。那灵感的来源呢?这就更泛了,基本上我们接触的生活都能触发想法。而我觉得多看广告,多看电影,多听音乐以及多上网浏览思想者的博客(猫扑的精品贴也不错)是最能带来启发的,比如周星驰的很多电影片段都可以直接拍成广告片;看宁浩的作品就是在看不同产品的广告堆积(宁浩就是拍MTV和广告出身)。
在我看来,广告本身就是门杂学,不要求你对很多东西都很熟悉,但起码你得稍微清楚各行各业的千奇百怪。但在杂学中又要有所专通:既做杂家,又做专家(这并不矛盾)。我大一时候天天看小说诗词,现当代的文学和唐诗宋词看了很多,尤其是余华和苏轼的作品。虽然用到实处的不多,内容也忘得差不多了,但那段经验培养了我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方式;大二开始接触国外电影,不只看那些大片,也看了很多独立制作,比如盖里奇、昆汀,电影里面又专迷大卫芬奇。到了大三春节放假才正式接触广告,自学广告。就是那个寒假,看了近万个广告作品:有凝聚、有积累、才有力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广告看多了也有此化学反应。灵感有了,接下去怎么做?当有了想法,要么就趁热打铁把它做出来;要么就多收集一些创意,等过段时间再回头反思,挑选其中创意最好的以及自己最有条件和能力将它做好做完整的点子,将它生产。在实践过程中,靠自己最重要(三和尚打水没得喝),而不是组队和"头脑风暴"。
因为做广告的都很狂,起码都比较自以为是,这样在很多时候就容易产生分歧。你的一个好创意就可能因为"同一种表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生成的是不同的画面"而被扼杀,所以,我是认为能去完成自己的创意,有其他的需要可以找同事帮忙,但是创意一定要坚持独立完成,这样也更能得到锻炼。很多人做广告:光说不做光想不做。而好的创意也需要好的表述,才能避免"同一种表述,在他人的脑海里生成的是不同的画面"。
然后我认为在还没有进公司之前就要认真了解公司的整体情况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做起事来得心应手;其次,要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在快乐的气氛下顺利的完成工作。与同事相处一定要礼貌、谦虚、宽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忙和相互体谅。而通过此次的实习,更加深了我对广告的理解,丰富了我的视野,让我的收益很大,感触很深。提高了我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做广告如果重点太多反而没有重点。反观很多获奖的优秀广告,你会发现都是偏于生活化、简洁化。
回望过去,大学四年就这样匆匆结束。在这四年里我不断的学习,努力充实自己。大一时,面对着新生活,我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积极地参加各项活动。刚入学时的军训;每天的结伴上课、用餐,至今让人无法忘怀。我是一个计划性比较强的人,在每一阶段我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并且一定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到了大二下学期,我把大多数的时间安排在影视制作的技能和广告创意上。酷爱影视编导和广告创意,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让我对广告创意以及文案编写更为敏锐。
在大学期间曾做了一些广告短片和营销策划作品。到大学毕业,我已成功参与了多个级别的赛事活动,获得了十余项省级以上荣誉。在大学四年,我最大的特点是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踊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学到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四年来,我们一步一步地从校园走向社会,它让我们不管是在身心还是心理上都更加成熟,也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珍惜过去的岁月,珍惜青春,珍惜我们共同拥有的日子。再次回首,再次感谢一路相伴过来的同学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