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主要内容:秦王想要与安陵君交换土地,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唐雎为了保护安陵君的土地,要与秦王同归于尽。最终秦王服软。
9. 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11. 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2.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13.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6.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17. qínwángshǐrénwèiānlíngjun1yuē:"guǎrényùyǐwǔbǎilǐzhīdìyìānlíng,ānlíngjun1qíxǔguǎrén!"ānlíngjun1yuē:"dàwángjiāhuì,yǐdàyìxiǎo,shènshàn;suīrán,shòudìyúxiānwáng,yuànzhōngshǒuzhī,fúgǎnyì!"qínwángbúshuō。ānlíngjun1yīnshǐtángjūshǐyúqín。
19.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0.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2.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24.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5. 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 *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6.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8. 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29.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30. 轻寡人与(通^v^欤^v^,疑问语气助词)
31.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33. 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
37.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38.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3分)
39. 《唐雎不辱使命》是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文章讲述了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面对面展开了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唐雎不畏xxx、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xxx、英勇沉着,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40.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43.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 [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47.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9. 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派遣,派出。
50. 歌颂了唐雎不畏xxx、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xxx、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52. 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53.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9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55.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
57. 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60. 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61. 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
64.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66. qínwángwèitángjūyuē:"guǎrényǐwǔbǎilǐzhīdìyìānlíng,ānlíngjun1bútīngguǎrén,héyě?qiěqínmièhánwángwèi,érjun1yǐwǔshílǐzhīdìcúnzhě,yǐjun1wéizhǎngzhě,gùbúcuòyìyě"。
68.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
70.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
72.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秦灭韩亡魏]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灭魏国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所以不打他的主意。错意,置意。错,通"措"。 [请广于君] 与(yú):疑问语气助词(通"欤")。 逆:违背。轻:轻视。
74.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77.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
79.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83. 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86.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88. 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
90. 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91.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92. 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
98.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99.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
100. 轻寡人与 ("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104.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105. "cǐsānzǐzhě,jiēbùyīzhīshìyě,huáinùwèifā,xiūjìnjiàngyútiān,yǔchénérjiāngsìyǐ。ruòshìbìnù,fúshīèrrén,liúxuèwǔbù,tiānxiàgǎosù,jīnrìshìyě。"tǐngjiànérqǐ。
107. 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
108. 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
109.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110. 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111. 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114. 秦王用强硬的态度以500里地为幌子诈取安陵,安陵郡派出唐雎出使谈判,面对秦王的咄咄逼人,唐雎据理力争,终于靠自己的智慧使秦王屈服,使安陵得以生存
115.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17. 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118.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19.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20.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124. 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126. 当时嬴政想用以大易小的骗术来骗取安陵,却遭安陵君拒绝,唐雎因此以使者出使秦国。
128.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伏尸:使尸体倒下,使动用法。 流血:使血流,使动用法。
129.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137. 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138. 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140. 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142. 秦王色挠[náo],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
144. 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