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命若穷,掘得黄金化作铜;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3.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原臣》
4.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5.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朱子家训·全文》
6.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7.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刘基《司马季主论卜》
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蒲松龄《促织》
11.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12.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子家训·全文》
13.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14.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15.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1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18.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19.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苏洵《辨奸论》
20.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
21.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魏禧《大铁椎传》
22. 所谓一国皆狂,反以不狂者为狂也。——《日知录·卷三》
24. 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侍郎许敬菴先生孚远》
25.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26.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27.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苏洵《心术》
28.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聊斋志异·卷四·促织》
29.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30.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欧阳修《秋声赋》
31. 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刘基《苦斋记》
32.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苏轼《书戴嵩画牛》
3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4.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35.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苏洵《六国论》
36.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7.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
38.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9.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
40.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1.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姚鼐《登泰山记》
42.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陶庵梦忆·卷四·祁止祥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