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爱芳香何处,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
2. 四愿弘深垂教纲,心怀喜舍慈悲。爱河苦海度群迷。水离生灭,彼岸订菩提。
3. 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
4. 这世上的一切事情,若你真要当它没有发生,它就可以在你意识中毫无意义地隐去,真切地如同没有发生。这是另一种积极意义上的掩耳盗铃,若用一种优美的说法来讲,便是境由心生。
5. 整顿衣巾拂净床,一瓶秋水一炉香。不论烦恼先须去,直到菩提亦拟忘。
6. 相由心生是指一个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对事物的理解、解释、观感,由他的内心决定。此处"相"指的是物相,世间万物的表现形式。不同心境不同精神状态的对同一件事物的观感是不同的。正所谓你用什么颜色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就是什么颜色的。当你心情愉悦时,世界就是明亮的,当你失意悲伤时,世界就是灰暗的。
7. 福兮、祸兮,甜兮苦兮,不靠别人靠自己;境由心生可转化,换个角度看问题;心中标杆要立准,心境调试更积极;颓丧退缩景凄迷,乐观进取景美丽;机会对人都等同,命运就在己手里。
8. 菩提一步出世界,安忍娑婆无常心。如法随捻众数子,声声禅定皆净土。
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由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
13. 佛家有云,境由心生,因此,所谓的名胜,全在于你怎么看,有的名胜,你并不觉得它有多好;有的不是名胜,你自己却以为是个妙境。
14. 本来真性是玄机。只有灵明悟得时。火灭烟消成大药,境忘心尽见菩提。
15. 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16. 我坐色空中,色空我独行。不劳菩提树,无月自空明。
17. 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18. 一个人的时候,去哪里都是一样的。良辰美景,从来都是境由心生。景行
20. 识行妄分别,智隐迷是非。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
23. 境由心生!魔由心化!魔怪虽是幻化之物,也能伤身害命!你们休要轻举妄动,想象自己坐在荆棘林中,身不动则不伤,心不乱则邪魔难犯!
26. 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27. 休外觅,识取自菩提。有相身中成锻炼,无为路上证牟尼。
28. 你只知道心能转境,境由心生,但你自己身处境内,像是一面镜子,你的一举一动也会在镜子里得到回应,说实在还是由你控制的。
30. 菩提树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33. 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书。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36.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8. 菩提。无缝塔,林峦掩映,山色分开。任曹溪雪满,漏泄红梅。
39. 境由心生,褚民谊怕的不是梅花堂主人,而是怕今天刚刚入驻的客人。
40. 境由心生,心有何造我只思,枉那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入枕寒。
41.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42. 真个是境由心生,不同的心态看待一个人,他的形象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45. 境由心生,要是施主自己不想来这里,朋友怎么劝也无济于事,小和尚没有告诉老衲的禅房在哪里,其他和尚也没有指路,施主就心起返回之意。
46. 浅一层的解释为人的仪容外表总受心灵思想因素的 影响。换言之,人的思想感情心灵情志必然表现在人的仪表上。也即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虽是内在的,不可见的;但实际也给人外在的直观感受。比如一个小偷流氓,外表给人猥琐的感觉,是丑;一个内心善良帮人助人的人,外表给人阳光温暖的感觉,是美了。
47. 所以调整心态,用积极向上的心去对待身边人和事物,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丽。
48. 初地无阶级,余基数尺低。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50. 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说"心本无生因境有"。总之,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吃饭睡觉,稀松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梁实秋